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非遗进校园 巧手促成长”活动
    详细内容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非遗进校园 巧手促成长”活动

    时间:2021-12-24     作者:教育文摘周报福建新闻中心   阅读

         教育文摘周报12月24日福建讯(记者 陈强 艾模钦 通讯员 章航)精致多彩的戏剧脸谱、栩栩如生的戏曲小人物、传统头饰制作技艺……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中心幼儿园,传统文化已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热门元素,梅林戏、脸谱、头饰非遗项目更是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热门课程。幼儿园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微信图片_20211225194125.jpg

         在幼儿园的梅林小剧场,让人惊喜的是不仅能看到梅林小演员窈窕的身影、传神的眉目、灵活的云步,还有梳妆台上琳琅满目的表演道具,尤其是那一只只精美、造型别致的发簪。园长谢德花介绍,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经典的梅林戏曲表演、脸谱画像,还学习了戏曲装扮。而这些让我们感叹赞美的发簪头饰更是由孩子们亲手制作完成的。

    微信图片_20211225194059.jpg

         一张普通的彩纸,经过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立马就能变幻出各种生动的戏曲图案;一片普通的羽毛,通过编织,神奇般地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叠纸、画形、剪样……小小的纸片在指尖跳动,没几下造型别致的头饰发簪就跃然眼前。几道工序下来,琳琅满目传统艺术品就在学生们的巧手中完美呈现。在幼儿园的非遗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零距离感受指尖上的非遗。同学们在每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上,都能见证并体验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微信图片_20211225194703.jpg

         幼儿园大一班陈茜说,在制作头饰前,我会欣赏大量的头饰图片。在实际操作前,老师要求我们先在纸上设计出自己的喜欢的头饰造型。幼儿园指导老师称,各种精细的穿、引、粘等动作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还有手眼协调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孩子们熟练掌握对色彩的搭配能力。同时会在不经意中对孩子的情感进行陶冶,对道德进行熏陶,最终让孩子牢记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微信图片_20211225194121.jpg

         朱口镇中心幼儿园是泰宁第一所将当地特色非遗项目梅林戏引进校园的学校。园长谢德花介绍,朱口镇作为我们梅林戏曲的发源地,而梅林戏曲又是我们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好好传承我们的梅林戏曲文化,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我们将戏曲文化与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早操活动、环境创设完美融合,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地方戏曲戏得到了传承与创新,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11225194130.jpg

         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课堂之中,可以让学生由古鉴今,了解到中华优秀的瑰宝。孩子们通过听、看、制作,对传统文化艺术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也让孩子细致的了解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匠的精神、智慧,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相信他们以后能够把这些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谢德花说。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