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昌县白衣小学 课后小天地 服务大舞台教育文摘周报1月6日四川讯 四川巴中平昌县白衣小学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课后服务确立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学生全员参与、打散班级、自主选择”这一实施方式,有效实施了课后服务活动,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 一、学生择课自主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自主选择课程定时到所选班级或场地接受课后服务,孩子们自选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后满心欢喜,快乐无比,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和培养个性的同时也锤炼了学生的意志,以此达到让学生“乐”体验、“乐”成长、“乐”发展的目的。 二、服务课程多样化。学校利用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多功能教室并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秉承“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出课后服务“社团化”,服务体系“特色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随后学校建立了27个社团,分为美育、体育及综合三大类。开设了中国舞、葫芦丝、太极拳、合唱、电子琴、国画、水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舞蹈、经典朗诵、飞叠杯、象棋、电脑绘画等社团活动课。这些课程开设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每个社团都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三、服务水平专业化。自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以来,老师们相互切磋,不断探索,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将一些奇思妙想、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引进到课后服务中来,打造了良好的课后服务环境,彰显了校园活力,同时带领这些特长教师“走出去”,到南江实验小学、通江六小、南江下两小学等一些素质教育名校进行参观学习,“采他山之石”,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课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服务效果突出化。舞蹈社团成了全校最靓丽的风景线,音乐老师自编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成了大课间孩子们最喜欢的集体舞活动,并代表平昌县到巴中市进行展演,其中我校舞蹈老师编排的《白衣渔娃》、《心中的河》分别荣获了巴中市第八届中小学艺术节二等奖和巴中市第九届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 双减工作不断推进,课后服务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强不强”,只有不断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才能增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增强对教育的信心,白衣小学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扩大课后服务的优质资源,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让家长越来越满意!(平昌县白衣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