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减负”不停步 提质加速度这学期,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怎样有效开展教学,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要想在政策的引领下有效的开展教学,需要先懂得政策的目的。通过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的政策解读、线上线下的专题讲座,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减负”并非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因为学生的负担并不是单纯的重,而是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机械重复性学习负担重,实践创新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构建和谐课堂,创造成长空间 为学生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做学生学习路上的陪伴者。本学期我的语文课堂,学生占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总结提炼为主要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富有趣味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维探究的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同学发言中汲取知识,从实践操作中发现知识,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丰富课后延时,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配合家长的工作时间,学校开展了5+2课后延时服务。在课后延时的两节课时间里,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和孩子们达成了共识:第一节课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背诵、预习等方式进行。第二节课,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创意美工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结合实际就地取材进行即兴思维创造的能力,我们的创意美工活动没有进行内容上的预设安排,都是随着季节变化,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的创意制作。我们用加餐水果中的橘子皮、香蕉皮进行过创作,用秋季飘下的落叶做过树叶贴画,用折纸呈现过枫叶、蝴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兴致高昂,动手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更在创造中锻炼了思维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感受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得到了锻炼。多项能力的发展,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充盈了许多。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效促进学生向上向善,我觉得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事情。本学期工作中我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劳动中,多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 
 “双减”工作对教师的挑战大,教育变革的大幕拉开,在教育环境正“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的背景下,落在我们教师们身上的责任内涵势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务必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创新,积极做到“减量”不“减质”。(郑州高新区莲花街小学 张伟东) 上一篇“考”出来的不自信下一篇“双减”不减“炼” 一起动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