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落实“双减”要求 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一年级是学生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郑州市莲花街小学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努力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莲花街小学的老师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启进步大门 “要发言,先举手”“小眼睛,看老师”“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一年级,一句句朗朗上口的经典口令已然深入每个小朋友的内心,向我们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比学期初和期末,让我们看到了与刚进校园时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自开学以来,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非常注重课堂常规训练,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口令训练、儿歌、多样化的评价语言等形式贯穿课堂始终,孩子们用最饱满的状态展示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期以来,学生们养成教育初具成效。 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一二班班主任刘亚平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进行了收集笑脸参与好习惯之星评比活动,每周一个主题,从坐姿端正之星、文明礼貌星、握笔姿势星、团结同学星到学期末的进步星等,一年级的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养成劳动好习惯,开启成长之门 习近平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劳动习惯,一年级开展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活动,让孩子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校可以自己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系鞋带,在家里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洗袜子、扫地、洗碗……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劳动实践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深刻的成长体验。孩子们通过做家务不仅学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和深沉的爱,懂得了感恩父母,学会了帮父母分担家务活儿。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刚开始觉得孩子会干不好家务劳动,没想到会做的如此认真,孩子们在不经意间长大了。 
 
 养成高质量陪伴习惯,打开幸福之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让带娃这从 “家事”上升为“国事”,带娃这件小事虽然有法可依了,但是双减大背景下,一年级没有家庭书面作业,那么到家的时光怎样有效利用呢?莲花街小注重家校合作,也很注重家长的学习和进步,通过专业平台的学习,家长们都更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在物质资金上的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理性客观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所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设置了有趣的亲子互动内容,如亲子阅读、亲子劳动、亲子手工…… 
 
 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今后,在莲花街小学的每一天,我们都会持之以恒地的以学生为本,把良好的习惯养成融入到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莲花街小学会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家校沟通,在“减负”的同时更注重“增质”,以学生为本,多措并举,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相信莲花街小学的孩子们会拥有良好的习惯和更灿烂的明天。(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小学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