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激发办学活力 艺术之花在农村学校绽放 ---开江县永兴中学劳动教育手工课程
    详细内容

    激发办学活力 艺术之花在农村学校绽放 ---开江县永兴中学劳动教育手工课程

         教育文摘周报3月7日四川讯  达州市开江县永兴中学地处开江县永兴镇,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创建于1958年,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2人,占地40余亩。为了让学生学得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职工安心,在“唯美求真、厚德乐学”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致力构建“文化浸润的校园、动脑动手的学生、快乐学习的教育”的特色学校。近年来,在手工特色教育的熏陶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升重人数大幅增长。学校着力打造“手工教育”办学特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乐成长。

    微信图片_20220307181720.jpg


         一、三十余年风雨兼程,厚积薄发。

         开江县永兴中学手工特色课程自1985年起,历经三十余年的积累、探索,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教育界的好评、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呈现出支撑学校全面发展的独特面貌。我校劳动技术教育手工课程发展共有四个阶段:

         (一)初始萌芽阶段(1985年--2009年)。1982年龚小鸥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永兴中学工作,负责上生物课和劳动技术课,自此开启了我校劳动教育手工课程的特色创始之路。1985年为了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龚小鸥就在日常劳动技术课上一点一滴地渗透手工制作——剪纸,萝卜黄瓜雕刻等,废旧报纸编织花篮花瓶……,后来学校支持他成立了手工制作兴趣小组,学生手工制作在永兴中学生根发芽,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及手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2013年)。2010年,新任校长唐光胜到任后,着力手工课的发展,教科局副局长肖世海关注到永兴中学手工课程的蓬勃生机,高屋建瓴提出“四小”发展思路--教学“小班制”,特色“小手工”、“小制作”、“小发明”,学校着力培养手工制作的师资队伍。校长亲自带头参与手工活动,带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架构。开拓性地让手工课进入课堂,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手工课程,配备了专门的手工教师。不到一年时间,展览室由一个变成三个。永兴中学手工作品展在开江县第二、第三届艺体节上,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成果提升阶段(2014年--2016年)。2014年10月,朱兴月校长到任后,决定以手工制作为突破口,将学校的特色做大做强,对内投入了十余万资金,对一栋四层楼的旧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的装修,设有学生手工制作室5个,手工教研室、器材室、工作室各1个,有易拉罐、种子画、综合类、剪纸、蛋壳画、体育文化6个手工作品展览室,珍藏有作品近2000件。

         同时学校对外加大了宣传力度,县旅游局将我校的瓦雕和易拉罐画作为开江的旅游商品,极力打造。学校积极配合,参与了2015年“渝洽会”展览,2016年“四川省第五届温泉旅游节”展览。为了扩大学校手工制作的知名度,我校积极参加县内各项活动,在宝塔坝莲花世界和黄金花海景区,成功举办了永兴中学师生手工作品展,受到了县上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社会群众和家长的认可,大大提升了学校手工艺术的影响力。

         学校苦练内功,对手工制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提出了手工研究课题《农村初中手工课的开展与实践研究》,提升了手工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了学校手工制作的发展。

        ( 四)、理论提升阶段(2016年--至今)。黄德祥校长到任后身感责任重大,决定将手工制作作为学校发展壮大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在他的指导下组织编写了手工校本教材《我爱手工》上、下册,共十五章,近三万余字。学校加大了理论研究,提炼出“琢而美”的手工教育理念,提出了“专一艺,工匠心,扬志趣,重育人”实施路径,明确了手工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强化手工制作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精心、专注、创新”的优良品质,净化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的创造潜意识,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远离不良诱导因素,,形成健康阳光的性格。明确了开设手工课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几代人共同努力,匠心独运。

         我们致力于发现人才,激发潜能,为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搭建培育专长、提升技能的学习平台。培养千百颗“愿动脑、勤动手、善创新”的工匠心,激发孩子潜在的创新意识、奠定“认知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基础。我校的手工特色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引领学生观察生活面貌、描绘生活场景、重现生活过程、发现生活闪光点。我们的青瓦画,有开江的《石工号子》、开江的《拗棒》、开江的《盘歌》……重现我们的民俗文化,传承我们的非遗文化。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美,审视、欣赏美,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3、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创作出丰富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精品:我校的手工艺术教育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手工制作的所有原材料,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废物利用:如蛋壳、树皮、废布、老瓦、易拉罐、牙签、一次性筷子、废旧报纸……通过我们师生的慧眼与巧手,给极不起眼的事物赋予艺术的神韵。

         4、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一颗“工匠心”,培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的人格品质。我们教学纸浆画,选题是中国二十四节气,首先是让学生从古诗等角度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再讲解纸浆画的制作方法,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二十四节气纸浆画作品,作品要求能反应题材,有说明,配有古诗。这样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信图片_20220307181726.jpg


         三、劳动教育手工课程,作用巨大。

         一是劳动教育手工课程的育人作用。因为我校将手工纳入了课程设置,所有学生通过手工课程,受到了艺术熏陶,培育了孩子们的高雅情趣、提升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耐心细致等优良的工匠精神,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或者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意志品质基础;很多人进入社会后参与了与艺术有关的工作,凭着他们做事的工匠精神,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是劳动教育手工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的手工特色教育,远近闻名,近年来彰显出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内外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例如学生处主任王小红曾经因手工特长,调任开江县特殊学校副校长,将永兴中学传统手工技艺分享给特殊学校孩子们,孩子们的很多优秀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览,获得好评,手工制作已成为特殊学校教学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科目。2017-2019年邻水坛同中心小学陈校长两次亲自带队到我校参观学习,去年已有作品一百多件,两个展览室。达州市有30余所学校先后到我校参观学习,来访者都被我们师生的作品深深吸引,赞不绝口,省体卫处唐处长来校视察后,提笔挥毫写下了“艺术之花在农村学校绽放”。

         四、劳动教育手工课程,成绩斐然。

         历经三十余年的努力余坚守,我校手工课程取得丰硕成果。相继在市县艺术节、旅游文化节上多次展出,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认可,吸引了市县内外兄弟学校领导或专业团队来校观摩学习。

         一是师生作品频频参加大型展出活动,好评如潮。开江县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展;开江县油菜花节师生手工作品展;中国农民丰收季达州分会场;达州市第九届中小学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展;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旅游节暨开江第三届荷花节展;第十届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第七届四川省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

        二是科研成果显著。《农村初中手工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荣获达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编写了手工校本教材《我爱手工》上下册,共15章,近3万字。

         三是各种获奖数不胜数。易拉罐画《凤竹图系列》荣获中国手艺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银奖;参加开江县一二三四届中小学艺术节,荣获团体特等奖;参加达州市第九届中小学艺术节,荣获一等奖;2016年7月参加中国手艺网举办的中国手艺设计大赛,易拉罐作品《凤竹图系列》荣获全国银奖;2016年9月参加在上海举办致匠心手作大赛,其作品易拉罐画《凤竹图》荣获佳作奖;2017年6月参加2017年四川文化旅游节“全球熊猫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易拉罐画《地震中的爱》获最佳人气奖;2017年10月黄趾兵老师和龚小鸥老师均参加了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的评选,黄趾兵老师的易拉罐画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2020年12月黄趾兵老师的易拉罐画《梅兰竹菊》荣获首届“天府文创”入围奖。2019年黄趾兵老师指导潘欣晨同学的科技创新作品《自制新型颜料 五彩易拉罐(铝箔)贴画》荣获省级三等奖,并荣获开江县县长奖。2020年黄趾兵老师指导朱思彤同学的科技创新作品《街道室外机热气导流网罩》荣获省级一等奖,并荣获开江县县长奖、达州市市长奖。龚晓鸥老师在2010年9月获县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开江县十佳创新务实好党员;2016年5月被评为开江县名师;2017年被评为开江工匠;黄趾兵老师在2017年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2017年永兴中学被评为达州市先进集体。

         五、劳动教育手工课程,永远在路上。

         一是手工艺术楼即将升级改造。开江县教科局已经批准对我校手工艺术大楼进行重新设计修建。我们将通过发展需要,对手工艺术大楼的实用性、功能性、科学性、现代性进行论证设计,赋予其学校手工制作文化思想内涵,承担本校学生及来校研学的学生体验创作学习的任务。将手工艺术楼设为劳动教育手工活态展示馆,集展示体验与一体,边参观边体验;配置50至80英寸显示屏,音像、解说、宣传同步。二是进一步营造校园手工艺术文化氛围。以“琢而美”为手工艺术的思想核心,构建校园手工艺术特色文化。三是加大课题科研,以课题促发展。将劳动教育手工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将劳动教育手工课程与地方文化整合;将劳动教育手工课程与研学基地建设结合。四是筹建川东最大的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在校园主要绿化带的地方设立个开放式劳动教育手工实践工作坊,全方位升级包装校园,让学校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积极筹建劳动教育研学基地。(王龙兵 贾超)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