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党刊头条 >> 送达的故事之三斗避匿者
    详细内容

    送达的故事之三斗避匿者

    1111_conew1.png

    教育文摘周报3月9日讯【李汉强 谭一博】避匿者,指用各种办法隐匿自己,不与外界陌生环境、陌生人接触联系,意图躲避应尽义务的人。也是接下来的案例中,临江市人民法院智勇双全的送达小组“斗智斗勇”的对象。

    案例中,立案申请人向临江市人民法院送达小组提供线索,称被送达人林某某近期每天上午的固定时间会出现在其办公室。送达小组工作人员遂于第二天一大早到达长春,在某建材市场内打听到被送达人的办公地址后,于上午十点钟来到其办公室,但并未看到人。“十点,是林某某每天固定会来的时间,而且根据线索,他呆半个多小时就会离开,这个时候没来,是有什么变故吗?”送达小组的工作人员不禁在心中揣摩。由于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林某某的相貌,只能等等看再说。

    十点三十分左右,送达小组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该办公室,发现屋里有了十多个人,在推门进入时,刚好有一个人要出门,但工作人员并未多想。进门后,工作人员询问哪位林某某的同时表明了身份和来意,但可惜的是,林某某并未在屋内。

    抱着送达任务必须完成的决心,送达小组工作人员再次联系立案申请人,让其提供林某某的体貌信息。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经过讨论后,感觉体貌特征与刚刚进屋时正好离开的人有点相像,于是决定采用最“直接”的方法——蹲守,来等待林某某再次出现。

    直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林某某出现了,正是上午与送达小组工作人员擦肩而过的人。原来,他是意识到送达小组的来意,于是故意避开了。直到下午,他认为送达小组的人应该已经走了,于是折返回来处理上午未处理完的事情,没想到恰好被蹲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堵住。送达小组工作人员在跟林某某确认过身份后,当场向其送达了一应手续,并在劝说之下,通过其提供的电话,与身在北京的另一位被送达人取得联系,以通话录音的方式完成了全部送达任务。

    看似波澜不惊的一次送达,却是临江市人民法院送达小组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一次胜利,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被送达人们表明“司法为民”的决心,任何“避匿者”,均无处遁形。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