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
    详细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

    【摘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读美、悟美、赏美能力,以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对课本中的美要有深刻的了解,并始终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入感受美,体悟美、展现美、创造美,接受美的熏陶,融入美育,使小学语文学习成为美育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美育;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体长语文教学应该融入优秀文化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善其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加强美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讨论了基于小学汉语教学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以张正江博士提出的审美教育概念为出发点研究了将审美教育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即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事物的外在状态,感受事物的美,唤醒学生对生活,对他人,对世界的热爱之情,做到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

    一、引人入胜,感受美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导出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课堂导语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叙述性的,可以是歌曲,可以简洁,也可以华丽。选择哪种取决于特定的文本。例如,在进行“荷花”一课的导入时,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以下导语以快速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儿时很喜欢雨后的荷花,因为他感觉每逢雨后,荷花上都会有水珠,水滴沿着绿色的荷叶滚动是最美丽的景色。”然后给学生播放王冕学画画的PPT,用熟悉的事物唤醒学生的情感。紧接着教师可以用富有情感的声音读到:“著名作家朱自清尤其爱月下荷花。在月光下绿色的荷叶像细长的舞裙,周围都是圆形的荷叶,白色的荷花散落其间,有些热情盛开,有些害羞待放,像珍珠,像星星,香气随着清风徐来,沁人心脾。荷花是如此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去公园欣赏荷花,好吗? 听着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学生的审美品味自发地表现出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以赏花的心情深入文本以体验荷花的美丽。导语是课堂导入中常用的形式,一段精彩的导语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而且可以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感受文本的美。

    二、围绕目标,领悟美

    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专注于学习目标开展学习讨论,以真正领悟课文中的美。如学生只是表面上理解文本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那么美就不会影响它们。只有在领悟美的前提下才能表达美并创造美。有各种各样的引导学生领悟美的方式,可以是深入讲解,也可以是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都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着重于文本的重点难点领悟美。以“荷花”一课的教学为例,文本基于想象大幅活动的画对荷花进行动态描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度在于了解荷花绽放的不同姿态,并感受荷花的美丽。而且要联系文本想象文本的画面感,关联起来以呈现荷花池中的“全景”。这个教育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其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考研。要求学生在理解语言之后开始想象:为什么荷花池看起来像一张“活动的画”,因此,在上课之后,教师应该围绕上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逐渐领悟其中的美。

    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荷叶中冒出许多荷花,每朵荷花都有不同的姿态,都有自己的特点。文本给我们呈现了哪些荷花姿势? 阅读文本画出喜欢的句子,然后思考表现荷花姿态最合适的词语。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团体中互相阅读和交流。

    最后,给学生播放荷花摇曳生姿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奇妙而伟大的大自然才能创造出如此奇观,并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你喜欢这些动画吗? 老师也喜欢! 让我们阅读两个自然的段落,一起来描述一下动画中的荷花。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就可以领悟课文中蕴含的美。

    三、文本诵读,表达美

    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领悟美的文本诵读可以帮助们在进一步准备把握文本主旨,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部分。此时的本文诵读不仅要读出文本语言的独特韵律美,还要读出文本中描述的情形,更要读出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从语调、语气、节奏的的变化中感受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因为文本的情感可以体现在朗读中的语调、语气、节奏的变化中。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语言想象成生动的视觉图像、典型的情绪。例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富含情感的示范朗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老师开始深情朗读,当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意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确定的语气表达感受和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情感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和文本语言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表达美的能力。在朗读中,文本中的人、事、情、境从纸上跳脱出来,学生似乎在与作者的灵魂沟通,并且生动地表达美。

    四、发挥想象,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末尾,教师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因为基于审美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创造美,创造更好的生活,培养学生更好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总结文本的基础上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美感,并指导他们将积累的各种材料放在想象的“炉火”中融合重组创新以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应鼓励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与他人交流,通过不断的独立实践来提高学生创造美丽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解课文后要求学生听音乐并发挥想象,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在风中摇曳,和蜻蜓、游鱼、青蛙进行对话。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荷花的美,同时通过想象创造自己理解的荷花之美。学生们从阅读课文到创作故事,讲述荷花仙子的美,这种类型的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荷花的热爱,用自己学到的各种词汇语言描述他们的想象,并通过生动的表演创造了美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莲花的热爱得到了升华,在学生完全理解故事并理解了文本之美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我们爱荷花,爱大自然,大自然才能给我们更多的美的享受。我们热爱生活,生活才能热爱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感慨万千,热爱自然、生活的积极情绪在学生的心中萌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的各个阶段,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创造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美育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正在积极研究美育教学策略,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由于个人能力限制,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的分析和讨论只是冰山一角。我国小学审美教育领域,无论是从完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审美教育体系还是从丰富审美教育领域教科书内容的实践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实践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封市祥符区第七实验小学  高宁宁)

    参考文献

    [1]陈其兵. 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小语课堂——小学语文美育渗透策略探究[J].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2(10):18-18.

    [2]张小敏. 感受美 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学周刊, 2016.

    [3]陈雪雅. 挖掘美育资源开启美丽之旅r——2016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19(006):16-17.

    [4]刘敏.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提高审美能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成功(教育版), 2011, 000(018):130.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