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中小学生“写字”与“练字”有机融合时间:2022-04-12 “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现如今 写字教学普遍得到重视,却又出现另一种普遍现象,即很多学生练字时候写的字工整、规范、漂亮,而在作业本上写的字,却令人担忧。写字练习,即“练字”,与日常作业书写,即“写字”,似乎毫不相干,形成了严重的“两张皮”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有课业负担过重,平时对书写不重视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反思我们的写字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练字”不得法,缺少实用书写技巧的训练,通向“写字”的正确道路被“堵塞”,导致“练字”与“写字”严重脱节。于是,形成这样一个病态的畸形发展的写字教学模式。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先从根本上澄清对“练字”用途的认识,牢固树立“练字”必须走向“写字”、为写字服务是其重要功能之一的意识。遵循楷书练功力,行书练技巧,各种书写格式练实用功能的训练序列,从而扎实稳步地推进,以达到“写字”具有一定的速度,在此前提下使得页面清爽整洁,字迹清楚娟秀,取得“时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那么,如何让中小学生“写字”与“练字”有机融合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运用那些策略呢? 一、练字:美观与实用并重 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可见,掌握熟练的书写技能是多么重要!练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向实用,因此在关注美观的同时,关注实用技巧的训练是练字的必然趋势。 1.练活双手 做好准备 首先要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如用小刀(雕刻刀)和剪刀,雕刻木料,裁剪纸板,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木质模型等。精细的劳动动作能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和节奏,形成手指的灵巧性和对小图案(实质上汉字笔画也就相当于这种小图案)的敏感性。 第二是要尽力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在儿童制作的物品中,要多让他们重复圆形的、椭圆形的、波浪形的线条,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2.养好习惯 奠定基础 首先,姿势正确。错误的姿势会导致肩膀、手臂、手指等各部分肌肉紧张僵硬,影响运笔的灵活,字都很难写好,更别说写得快了。过去“三个一”的姿势阐述并不全面,正确的握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握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曲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约成45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概括成九个字,即“笔握高,掌勿趴,腕朝外”。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肩平、身正、足安”,即肩膀放平,全身放松,身体坐正,腰杆挺直,两脚着地,与肩同宽。只有做到这样,写字才会自然流畅。 其次,想好了再写。很多孩子写字看一笔写一笔,写作业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这样的习惯势必阻碍写字的速度。一定要养成把字放在心里,把句子放在心里的好习惯,默想好了,意在笔先,下笔不再犹豫,才能够一鼓作气写完。 第三,心境良好。一提笔写字,就排除外界的任何干扰,消除杂念,不随便讲话,全身心投入。保持心情愉快,高度专注能迅速写好字,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将写字与练字合二为一。 3.多样练习 提升功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让学生在各种实用书写格式中练习。首选的是在作文格子里抄写经典短文,也可是课文等,按照作文格子的大小练习,益处多多:一是将书写技巧进一步应用于实际书写,因为练字时候用的基本是小字格;二是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在不同格式里书写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工具、章法、墨水等,通过练习,原先字写得过大的同学会把字收至合理的大小,能远离常见的满格书写的不良习惯。其次是练习横格书写,注意字大小穿插的规律,笔画连带的呼应等。最后是练习空白纸页的书写,这是难度最大的,需要掌握横竖排列的规则,整体把握书写的要领。待这些书写格式熟练之后,还可以进行运笔快慢兼顾,区别对待的实战练习:用于草稿笔记的,不妨尝试行草写法;用于试卷答题的,把握分寸,严守行楷字书写规则。这样,书写便可达到实用之功效了。 二、写字:求速与求美并重 1.态度端正 认真书写 现在普遍有一种认为:电脑趋向普及的今天,汉字书写并不重要,学生时代写字是没办法,等到长大后,写东西,键盘一敲就出来了,既省时又省力。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电脑是生活的得意助手,是连接信息世界的纽带,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书写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灵魂——文化灵魂。汉字,是炎黄子孙共同传承的文化因子。书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工整的楷体,隽秀的小篆,遒劲的草书……所谓“字如其人”,汉字书写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底蕴。书写时,笔画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疾或缓,在变换和统一中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出一种严谨细心、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书写时所投入的那种情感是电脑科技所无法替代和模拟的。回想儿时自己,认真地擎着一截短铅笔,歪歪斜斜、一笔一划地写出“祖国,我爱你”时,那种自豪和兴奋至今还能令人心潮澎湃。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书写好汉字,写快的同时要求写好。 2.课业负担 从容面对 作为学生,不仅要清醒认识书写的重要意义,更要认识到书写是磨炼性格,陶冶情操,增加个人文化底蕴的过程。殊不知一个书写认真的学生,他的思维能力肯定严谨有序,做事也踏实有效,成绩相应平稳优秀。不要总以课业负担为由,有时候宁可舍弃些机械无效的练习,而扎扎实实将字写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在追求一定速度的基础上关注字的形态美,有意识地将练字习得的快写技巧融入平时的写字中去。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自在的行为,字就能写得既快又美了。 3.评价机制 巧妙运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意识引导学生将练字与写字相融合,可以利用评价这一有效杠杆,将其落到学生的行为上。 对学生书写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练字本上,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作业本。用“既快又美”作为衡量的标尺,尤其是对待卷面的书写,在统一时间内,谁的书写最漂亮,说明谁将练字与写字融合得最好,像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范例要大力宣传和激励。因此要加大卷面书写分数的比重,而且真正落实到位。 总之,要想让孩子“写”与“练”相结合,从小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必须从日常的教学开始,严抓双姿、培养习惯,让孩子们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让孩子们练好汉字,并能够学以致用!另外,家长也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让孩子在家都能认真对待各科作业,保持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相信只要我们家校生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一定能练好字,写好作业,学以致用,解决“两张皮”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