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雷锋纪念馆新千年改扩建回望
一座纪念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国家引以骄傲的文化纪念碑,一座纪念馆的建造,是建设者全部生命和智慧的结晶,是建设者生命意志的外在显现。
(一)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是作为抚顺城市文化现象产生的,是抚顺城市精神的象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始建于1965年。雷锋纪念馆的建造固然离不开一代伟人开启学雷锋热潮的历史大背景,是响应、贯彻党的意志的鸿篇巨作。然而,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讲它的建造最早是作为抚顺城市文化现象产生的
探究雷锋纪念馆的兴建,离不开体察抚顺人对雷锋牺牲那种如丧亲子的悲痛和无法释怀的追思,以及续传其愿的表达。正是这种悲痛、追思、续志,奠定了雷锋纪念馆兴建的强大的民意基础。抚顺是雷锋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雷锋因公殉职的地方。雷锋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是在抚顺度过的,抚顺给了雷锋“人民代表”的希冀,抚顺给了雷锋奉献的激情,而雷锋留给这个城市的是永远抹不掉的一段记忆。抚顺人民喜爱雷锋、崇敬雷锋,早在一代伟人开启学雷锋热潮之前,抚顺大街小巷就活跃着许多以雷锋命名的助民小分队,“学雷锋精神、走雷锋之路”就写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决议之中。
雷锋同志牺牲以后,1962年10月,雷锋生前所在团应雷锋曾经担任过校外辅导员的两所小学师生的强烈要求,在望花区的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设立了雷锋事迹展览室。预展当天,共青团抚顺市委书记宋廷章带领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前去观展,认为效果很好,随后于1962年10月23日发出了《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通知》,组织全市青少年前去参观雷锋事迹展览。部队驻地附近的师生、工人、机关干部和街道居民也陆续前去参观,展出不到20天就接待了近万名观众。后来应全市人民的要求,征得部队领导同意,对展品加以充实后,把雷锋事迹展览搬到位于抚顺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宫。1962年11月20日,中共抚顺市委第一书记沈越和书记处书记王怀义、陈建新、吕鸿安等领导参观瞻仰了雷锋烈士事迹,并共同题词:“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展出一个多月,就接待了123800名观众。
抚顺市与部队联合举办的这次展览,既是群众性的学习雷锋活动的最初形式,也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起源之一。同时也为后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建造孕育了可能,奠定了基础。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后,全国出现广泛深入学习雷锋的新形势。3月11日,中共抚顺市委作出《关于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进一步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决定》。决定中指出,为了永远纪念雷锋、宣传和学习雷锋,确定在雷锋生前部队驻地附近建立雷锋纪念馆。1964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雷锋棺椁由葛布烈士陵园迁葬到望花公园东北角。1964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两周年纪念日,望花公园举行“雷锋纪念馆”奠基典礼。据资料记载,为了加速雷锋纪念馆的建设,抚顺市各界群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六万多人次参加施工义务劳动。1965年8月15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落成。
抚顺在全国建造了第一个雷锋纪念馆,比雷锋家乡望城县于1968年建的雷锋纪念馆早3年,比鞍钢化工总厂1971年建成的鞍钢雷锋纪念馆早6年,比沈阳军区1992建成的雷锋纪念馆早27年。
(二)
2000年,在中国走向新世纪的大背景下,雷锋纪念馆开始的那一次改扩建与以往修建、改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不再是个别的修缮,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全面再造,是纪念馆品级的全面提升
雷锋纪念馆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作用,内在地决定了随着年代递进和历史条件变化分阶段改扩建的必然性。雷锋纪念馆自1965年建成后,其间经历了三次修建、改建。每一次修建、改建,都程度不同的使纪念馆获得改观。
2000年,在中国走向新世纪的大背景下,雷锋纪念馆开始的那一次改扩建与以往修建、改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不再是个别的修缮,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全面再造,是纪念馆品级的全面提升。概括的讲,就是在雷锋纪念馆的作用上全新定位;在雷锋纪念馆的品级上与国际对接;在雷锋纪念馆的布局上科学规划;在雷锋纪念馆陈展上打造精品展示;在雷锋纪念馆的陈展形式上导入现代语言;在雷锋纪念馆的社会服务上引入全新的理念。总之,这次改扩建,是雷锋纪念馆建馆以来在完全意义上,自觉打造红色经典,塑造抚顺、辽宁,乃至中国文化形象为追求的世纪工程。
新千年改扩建,辽宁省委发挥了主导作用。2001年初春,省委主要领导视察雷锋纪念馆,针对筹划中的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发表了重要的“4·5”讲话,揭开了世纪工程的序幕。此后,从2001年4月到2003年4月间,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四次专程视察雷锋纪念馆,站在历史与未来的高度,强调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重要性,准确定位雷锋纪念馆的地位功能,策划点拨雷锋纪念馆具体项目。
省委主要领导指示,雷锋是老一辈革命家辛勤培育出来的榜样,是我们党建国50多年来在全国树立的一个最有影响的精神楷模,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就这么个雷锋纪念馆,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阵地,一定要搞好、利用好。使每一个建设者深感使命的神圣;关于我们省一定要全力以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雷锋纪念馆建好掷地有声的誓言,激发起每一个建设者的建设激情;关于辽宁应该有这样一种对外的形象,有一种不干则已,要干必须标准高,要干就干得好,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豪情给改扩建全程注入了精品品牌意识。
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清晰了改扩建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整体思路,明确了改扩建后的雷锋纪念馆要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基地、学雷锋研究基地、国家旅游重要景点的全新定位。以“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塑造抚顺城市形象”为要旨的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全面展开。
所谓“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就是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施工、一流质量。所谓“塑造抚顺城市形象”,就是根据雷锋纪念馆的性质、任务和特色,创作出具有专业特质标准的阶段性一流成果。
“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塑造抚顺城市形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改扩建的总体指导思想,也是改扩建每一位参与者生命意志的充分体现。因为,“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塑造抚顺城市形象”这种精品意识,从建设者行为的表层上看是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从深层动因来看,质量、品牌和名牌意识,实质是人本身潜在的生存、发展、创新、竞争和超越欲望的反映。
精品意识作为建造者的主导意识,直接关系到改扩建工程的质量,是精品创作之灵魂。雷锋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指挥部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创造雷锋纪念馆精品展览,即内容精深、形式精湛、制作精细、包装精良、服务精致(精心周到)。
内容精深。展览的内容设计是展览创作的灵魂。注重六个细化标准:1、主题鲜明;2、思想深遂;3、结构新巧;4、文物精良(包括照片、文献等);5、讲词生动;6、情理相融。
形式精湛。展览的艺术设计是展览制作的灵魂的“外壳”。注重六个细化标准:1、民族传承性;2、地域特色性;3、布局合理性;4、形象真实性;5、审美直觉牲(情感、意绪、心理因素的调动);6、视角多元性(多媒体展示演示手段的应用)。
内容设计与艺术设计高度的统一,是完成精品展览品质标准的首要环节。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在统筹展览总体设计中,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着重实现三个过程。一是展览设计的逻辑性与形象性的统一过程。强调内容设计要注入形象因素,艺术设计要考虑内容因素;二是展览设计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的统一过程。强调内容设计要从逻辑思维进入形象思维,完成对展品(文物)的组织过程,艺术设计要从形象思维进入逻辑思维,完成展览艺术处理的理性化过程;三是展览设计的思想性与可视性的统一过程。强调内容设计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视性因素。艺术设计要在注重可视性的同时考虑思想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缩短历史与现实,展览与观众心理的距离。展览创作要让历史事物真正走进现实生活,融入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世界,实现民族情结与观众感悟的交流,缩短历史与现实、展览与观众心理的距离,使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人生,产生震撼性的效果。
制作精细。展览的后期制作是展览创作的实施和完成阶段。注重五个细化标准:1、材料选配合理;2、版面处理细化;3、展具制作精美;4、展品创意(作)精致(包括艺术品、图表等);5、环境渲染得当(包括色彩、灯光、氛围等因素)。
包装精良。包装指对展览的宣传,即通常所说的舆论准备工作,可称之为获取展览社会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四个细化标准:1、宣传资料齐备;2、宣传渠道通畅;3、宣传手段现代;4、包装媒体多元。
服务精致。展览的讲解与观众组织工作是纪念馆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直接窗口。宣传教育工作是纪念馆的内部功能之一,是实现展览与观众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展览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注重四个细化标准:1、观众组织及时;2、讲解质量一流;3、服务礼貌文明;4、游览消费设施齐全等等。
(三)
雷锋纪念馆在它第三十七个华年的时刻,完成了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改扩建世纪工程。这次改扩建使雷锋纪念馆获得全面更新,使得雷锋纪念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独立的文化机构,对抚顺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全国社会进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雷锋纪念馆的收藏职能使它成为雷锋文化遗存的收集者、保存者和保护者。纪念馆对雷锋遗存物的收集、整理和保护,积累了雷锋文化;纪念馆对雷锋事迹的陈列、展示,传播了雷锋文化;纪念馆对雷锋精神的解读、诠释,提升了雷锋文化。新千年改扩建,使雷锋纪念馆园区面积由原来的567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99900平方米,功能由原来的展览区和凭吊区增加到现在的六个功能分区,新增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充分保证雷锋纪念馆积累、传播、提升雷锋文化功能作用更好发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以其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功能现代、环境优美,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展馆和教育基地,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纪念馆是社会的表达,它运用“实物语言”向人们表达在现代进步下的永恒的时代价值,它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者。雷锋纪念馆在社会教育上的贡献和作用,主要在于它是正式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这一效果是其他机构所无法代替的。雷锋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使它成为抚顺综合实力和城市精神的象征,成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中央领导在2003年10月22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视察时曾经说过:“雷锋纪念馆是抚顺的特点,也是抚顺的财富,是一个无价之宝。”
雷锋纪念馆的教育职能除表现在维护雷锋文化的连续性外,还以转变传统观念、传授新观念、新文化为目的。“观念的东西不能直接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哲学家马尔库塞语)雷锋纪念馆的存在和发展,提高了城市文化的主体——人民大众的素质,增强和改进了人们接受新文化的能力,使以雷锋命名的先进文化观念、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渗透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它(以同样的方式)提高着城市管理结构层的素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因而也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雷锋纪念馆独特的地位,使它成为抚顺的文化象征,向世人展现抚顺城市文化品格。使人们从雷锋纪念馆这个凝固的文化标志中,感受抚顺坚守文明之源的属地性地位与责任,默默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奉献。雷锋纪念馆的建造及5次改扩建、3次重修雷锋墓,抚顺累积投入7000多万元;个人、机构捐款几十万元;参加义务劳动人数达50万人之多。再看一组数据:雷锋纪念馆建馆至今接待中外观众数千万人,其中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有5万多人;纪念馆巡展达至全国60多个地方,观展人数4850万。仅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举办的“雷锋精神永恒”巡回展为例,1988年3月以来先后在全国50余个城市巡展,观众达几百万人次;雷锋纪念馆内接待、举办的各类会议、活动等2000多次。雷锋纪念馆作为首座雷锋人物展馆,还催生了全国规模较大的同类展馆3座、各种展室数万个。这只是部分可见的数据,无法确切统计,有多少人在这里与雷锋相约、出发,多少人在这里接受心灵的洗礼,多少人把雷锋文化的种子带向世界……雷锋纪念馆是抚顺百年城市、百万人民引以骄傲的文化纪念碑。
新千年改扩建使雷锋纪念馆获得全面更新。然而,参与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每一个人,何尝不也经历一次洗礼和更新。今天,当我们站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的门槛,回望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依然激情难抑。雷锋纪念馆改扩建指挥部以及每一位参与者都在那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了一次自我的超越,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全面清理,完成了一次境界的升华。改扩建的建设者们,没有在世纪工程里留下什么个人印记,他们把忠诚与智慧熔铸进永恒的纪念馆建筑中。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雷锋永远与我们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