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品味他如何接人待物
    详细内容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品味他如何接人待物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雷锋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像“鲁宾逊”那样,漂流到孤岛上,离群索居,总要和社会、和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人际关系。对人和人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就构成了人际观。

    雷锋从小是一个孤儿,参加工作和到部队之后,过的是集体生活。我们在雷锋的生平事迹中所看到的人际关系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与同志、战友、上级、他辅导过的学生及他接触到的群众之间的关系。

    从雷锋的日记中,从一些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锋对人际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即从阶级友爱出发,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从群众观点出发,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从“多给别人,活着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目的出发,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品味他如何接人待物



    1.春天般的温暖——雷锋的待人态度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反映了雷锋与人相处的态度。

    “春天般温暖”,出于深厚的阶级意识、阶级感情。雷锋在1961年8月,曾作为市人民代表,参加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三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雷锋对待她们就像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的亲切、尊敬,常给他们倒茶、打水,并和他们拉家常。事后雷锋写道:“从阶级友爱出发,我不但爱这些老太太,而且爱全国人民,爱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要为他们的自由、解放、幸福而贡献自己毕生的全副精力,直至最宝贵的生命。”

    “春天般温暖”出自于对于共同目标的认识。雷锋牢记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讲的这段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从这种阶级感情和共同目标出发,雷锋像春天一样温暖着他周围的人。雷锋参加工作以后,无论是在县委机关当公务员,还是在团山湖农场、在鞍钢、在部队里,都能与周围的人团结在一起,打成一片,和睦相处,结下深厚的友情。雷锋每离开一处,周围的人,包括领导,同事都依依不舍。雷锋能够和周围的人搞好团结,是因为他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他常说;“力量从团结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成大事的”。他在做小学校外辅导员时,曾对两名闹不团结的小同学说,你们长大了,还要一起建设祖国哩!从小就不讲团结友爱,将来怎么能和大家齐心合力做好工作呢?

    “春天般温暖”的态度体现在对待一时后进的同志身上则是“关心”和“体贴”。当雷锋所在班新调来一个后进战士时,雷锋认为“自己有重大责任去关心他,体贴他,给予他温暖”。当这个同志有病时,雷锋给他打开水喂药,打洗脚水,做病号饭给他吃,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他盖在身上。洗澡时,主动给他搓澡。在生活上给他适当的照顾,并加以思想上的引导,终于使这个同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激动地对雷锋说。“班长,你对我太关心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再不好好干,也说不过去了。”

    “春天般的温暖”的态度还体现在当同志有困难时,他能伸出手,给予帮助。同班战士乔安山的母亲病了,他着急回家缺钱。雷锋想“他的母亲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他有困难,也等于我的困难。我和他是阶级兄弟,应当互相帮助。”于是雷锋拿出自己的津贴费,并买了点心,一齐交给乔安山。早在鞍山时,同志有困难,雷锋就慷慨解囊。工人王大兴给母亲寄五十元,其中三十元是雷锋的。

    “春天般温暖”的态度并不是同志间的一团和气,这体现在当有的同志做了损公利己的事时,雷锋能坚决制止。雷锋牢牢记住,而且要贯穿在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行动中去——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雷锋说:“那位同志太自私自利了,没有集体主义思想,对于这种人脑子中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去扫除。”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品味他如何接人待物




    2.助人为乐——雷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雷锋助人为乐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他说:“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我一定虚心向群众学习,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我深切地感到:“当你和群众交上了知心朋友,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中,都会使你感到温暖和幸福。”雷锋正是这样以助人为乐的语言和行动,美化着社会环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老年人,雷锋送去体贴和关怀。外出在车上,他把座位让给老大娘。在赶火车时,他帮助老太太背包袱。还在弓长岭焦化厂当工人的时候,雷锋就和姑嫂城生产队的五保户、牧羊老人吕长太,这位吃了一辈子苦的老人结下了很深的友情。在雷锋当兵临走之前,又把自己用过的旧衣物包了一包,托人送给了牧羊老人。在雷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对儿童、少年,雷锋送去知识、智慧和力量。雷锋曾在抚顺市的两所小学当过校外辅导员,对于孩子们,他是一个知心人。当1960年l0月,雷锋受聘担任校外辅导员时,他曾激动地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们,四年前,我才摘下了红领巾,今天我又戴上了红领巾。这红领巾应该是我们革命的起点,让我们永远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前进。我们要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要保持红领巾鲜红的颜色,决不让它沾染资产阶级的灰尘!……”

    当有的学生调皮、爱打闹不爱学习时,雷锋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平时,他还注意启发孩子们明确读书为什么,长大干什么。当孩子们小学快毕业时,他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雷锋说。 “你们想当这个‘家’,那个‘家’,是很好的,但也要想到可能当个普通工人,农民……”雷锋这番话,在孩子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终身不忘。在雷锋身上体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对病人,雷锋送去体贴和关怀。1961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雷锋在春节时分得到了一斤苹果,在参加抚顺市人代会时.又得到了一斤苹果。但雷锋一个也舍不得吃,分别送给了正在住院的伤病号。

    雷锋以对他人的真挚友爱,把党的温暖送到人们的心坎上。使人们从助人为乐的春风中,体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桥梁,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雷锋助人为乐的人际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同那种从个人利益出发,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的“关系学”有着天壤之别。正因为如此,雷锋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成为人们学习的好榜样。特别是在党风、民风,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人们更加怀念雷锋,盼望雷锋精神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品味他如何接人待物



    3.谦虚谨慎,宽厚待人——雷锋人际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雷锋在生前,就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众人面前,都谦虚谨慎。他在日记里曾写下这样的警句,雷锋,我警告你牢记:千万不可以骄傲。他越是取得成绩,越是受到表扬,他对周围的同志越是热情诚恳、平等待人。外出作报告,介绍经验,找他签名、合影留念的人很多,他总是谦虚地说:“我是来向同志们学习的,我做的不够哇!”

    在参加抚顺市人代会期间,在会场,他是主席团成员,一回到招待所,他又成了大家的服务员和炊事员。每天他都抢着帮助服务员擦地板、刷厕所、倒痰盂、扫走廊,开饭时,又一声不响地帮助炊事员端饭、送菜。回到连队,他更加关心周围的战士,热心帮助战友排忧解难,诚恳地帮助同志进步,使战友处处感到他诚实可亲,平易近人。

    雷锋对自己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某种矛盾和冲突时,雷锋总是从严格要求自己入手,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就是在受到委屈和冤枉的时候,雷锋也毫无怨言。雷锋从新兵连下到班里不久,有一阵子连队给施工单位运砖,有的战友只顾速度快,卸车时损坏了一些砖,雷锋看了很心疼,就直截了当地批评了他们。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和别人闹崩了好几回。在指导员的帮助下,雷锋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他认为自己对同志的批评过于急躁。从此以后,这类事情就很少发生了。

    雷锋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却能宽厚待之。雷锋他们班里有一个战士由于纪律松弛,受到了连长的批评,他一时转不过弯来。雷锋找他谈心,他不但不接受帮助,而且还顶撞雷锋。但是雷锋并没有生气,而是等他心平气和以后再找他谈。经过耐心诚恳的批评帮助,这个战士终于克服了缺点,成了班里的好战士。由于雷锋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厚待人,所以,雷锋这个先进人物与普通群众间保持了十分融洽、和谐的关系。这也是雷锋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原因之一。

    雷锋的人际观,雷锋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法在今天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党要密切联系群众,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除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外,也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像雷锋这样,团结人、爱人、帮助人、宽厚待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吸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样才能增强党的战斗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稳定大局,团结一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50114097205(1).png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