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详细内容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


    人生既不是洒满阳光的笔直大道,也不是苦海无边的漫漫航程。人生既有不幸的遭遇,也充满对幸福的追求。不幸和幸福与人生相伴而行,对此不同的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幸福观。

    所谓幸福,就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愉快感受和肯定评价。所谓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正如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幸福观受人生观支配,直接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挂钩。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幸福观。

    “幸福”是《雷锋日记》中的一个关键词。“雷锋出差一千里, 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情景再现,让人们读懂了雷锋“什么是幸福? 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的幸福感。这是雷锋对党的宗旨的领 悟与践行,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选择和肯定。

    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反映了雷锋对待幸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雷锋对幸福的理解,包含着对理想的向往,为事业成功而奋发图强的内容。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又有紧密结合实践的特点。

    雷锋的幸福观是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强调劳动是幸福、创造是幸福、献身于自己追求的事业是幸福。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一、以集体的幸福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在如何认识幸福的问题上,总要遇到如何处理个人幸福和社会整体幸福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雷锋的幸福观是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

    雷锋从一个旧社会的孤儿到新社会的主人的切身经历中,深深认识到没有社会的整体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他说,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这是发自雷锋心中的肺腑之言。

    在雷锋看来,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阶级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阶级的命运决定个人的命运,阶级的幸福决定个人的幸福。在集体主义思想指导下,雷锋更注重集体的幸福,并以通过个人的艰苦劳动,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以集体幸福为特征的幸福观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他认为把自己时刻置于群众之中才是幸福。他说:“当你和群众交上了知心朋友,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便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中,都会使你感到温暖和幸福。”

    雷锋以集体幸福为特征的幸福观还体现在以助人为乐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上。助人为乐是群体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也是人的自我价值被确认和实现的前提。雷锋的自我价值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体现在助人为乐上,并以此为幸福。他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虽苦点,多为人民做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从这种幸福观出发,雷锋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以助人为乐的言行,美化着社会环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着社会的气氛。在助人为乐中,他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从助人为乐中分享了幸福,体验了幸福。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二、在物质需要和精神满足上,雷锋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

    人在生活中,既需要物质生活的幸福,又需要精神生活的幸福。在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上,雷锋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这也与雷锋在旧社会的苦难经历分不开。

    雷锋的一生,经历了苦难深重的旧社会的煎熬,饱尝了地主的皮鞭与柴刀。雷锋一家充满了苦难和不幸,一家6口人被万恶的旧社会夺去了5口。是共产党把他从苦难和不幸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获得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幸福。

    另一方面,随着他正确的人生观的确立,他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物质生活幸福的内容和意义。现在回头看,50、60年代从物质生活上讲,还是比较艰苦的。特别是雷锋服役期间,正值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物质生活更是十分艰苦。然而,雷锋却充满了精神上的幸福感。“饮水思源”,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雷锋深深感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革命大家庭里,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多么幸福啊!”“能当家作主、自由地生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作为“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这反映了雷锋幸福观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境界。

    雷锋对幸福的理解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自由生活紧密联系的,是以对社会主义、对党的热爱为感情基础的,是和理想的向往、事业的成功、智慧的获得、助人为乐、奉献为乐紧密联系的;是和阶级、民族和人类的共同幸福相联系的。这正是雷锋精神上幸福的源泉和本质所在。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三、以给予、创造和奉献为幸福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排斥生活的享受,但是生活享受必须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享受幸福必须以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在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上,雷锋的幸福观更突出在给予、创造和奉献上。

    雷锋认为,幸福不是从别人那里索取什么,而是给予别人什么。他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在工作中,他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看作是最幸福的。从这种幸福观出发,他自觉艰苦奋斗,把困苦看成是砥砺意志的磨石,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去创造。

    雷锋以创造、给予为幸福的幸福观,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劳动的深刻认识。雷锋说,我们光感到新社会好,这还是很不够的,还要用自己的劳动使它变得更好。

    在旧的制度下,劳动和享受被分割开来,分属于两级,因此劳动绝无幸福可言,劳动者绝无幸福可言,只是为了求生活命,养家糊口。只有消灭旧制度,才能使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第一次得到了历史的统一。劳动不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劳动者自身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和手段。劳动者不仅在享受劳动成果时感到是一种幸福,而且把生产劳动本身,看作是一种需要的满足即幸福。

    雷锋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从而把为社会主义去劳动看作是一种幸福,并焕发出一种极大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正如工人在面对刚刚生产出来的机器时,感到是幸福的,农民在手捧金灿灿的稻谷时感到是幸福的一样,雷锋认为,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这才是最幸福的。


    翟元斌 ‖ 从雷锋的世界走过,什么是幸福他这样诠释




     四、为“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把为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说:“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总是把个人的幸福同阶级、民族和人类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联系在一起,把阶级、民族和人类幸福、共产主义的实现看成是自己追求幸福的方向和目标。

    雷锋对幸福的认识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础上的,是这种幸福观的个性体现,也是建立在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的。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因此他把献身于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空前壮观的事业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历史上,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人物正是这方面光辉的典范。他们都以追求人类的解放、幸福为自己最大的幸福。雷锋自觉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并身体力行,把崇高的理想溶于具体的平凡的实践中,溶于一点一滴的自觉奉献中,从而使自己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毫无愧色地走到历史巨人的行列中,成为每个热爱生命,探索人生、追求真正幸福的进取者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人。雷锋的一生,证明了他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最幸福的人”。


    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 二十二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 最大的幸福。雷锋的幸福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伟大、坦荡的胸怀,放射出共产主义精神的时代光辉。它使得那些把金钱、享受、权力视为幸福的狭隘幸福观无地藏身,它照得格调低下、只追求物欲的幸福观自相形秽;它照出了不健康的幸福观的污浊。它给予每个追求真正人生幸福者以航标,它给予每个幸福观的探索者、思考者以启迪。


    1650114097205(1).png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