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雷锋
上面这句名言是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的集中表现,准确地表达出了雷锋的公私观。
人生在世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与私就是反映这种抉择的范畴。所谓公私观,是指人们在看待和处理公私关系时所持的根本观点与态度。
雷锋如何看待和处理公私关系?
一、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雷锋在1962年的一篇日记写到:“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革命利益第一,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这种鲜明的观点与坚定不移的态度,充分反映了雷锋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
雷锋之所以能对公私关系达到这样高度的认识不是偶然的,根源于雷锋同志高度的觉悟与坚定的信仰。他时刻不忘自己在旧社会受到的苦难和新社会给他带来的幸福。他经常提醒自己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应该“饮水思源”。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使他不能不以革命的名义来对待事业。尤其是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更使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公私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写道:“通过学习,我明确地认识到了,过去穷人的苦,……是天下穷人的苦,是整个阶级的苦。……我们要想永不受苦,永远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要革命到底,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我坚决要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它自己。”谁能说雷锋的“傻子精神”是一种朴素的报恩思想呢?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指导下,深刻认识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只有在集体利益得到实现的基础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从而抱定了为人类的幸福事业而活着的人生目的,自觉地把个人的一生熔铸于永恒的人类事业之中,熔铸于宏大的社会集体之中,把对人类事业,集体利益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而最终形成他的科学的公私观念的。
有了这种科学的公私观,雷锋才能时时刻刻想到人民利益,处处为着人民利益,才能摆好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并能心甘情愿地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人民利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开阔,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为了人民的利益与利己主义做坚决的斗争
雷锋说,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大公无私,为革命、为集体,不为个人。革命处境越是困难,越是需要每个成员更加英勇地坚持斗争。雷锋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大公无私与利己主义二者是根本对立的,要提倡大公无私,就必须同各种利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这种积极的思想斗争,在雷锋那里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与那些危害公共利益的思想行为作斗争。雷锋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是持鄙夷态度的。他写道: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在另一处他又以警言一样的语句表露了自己鲜明的态度,“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正是这样一种是非分明的态度,促使他在日常生活中同各种利己主义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一次,雷锋看到一位同志做了一件损公利己的事,立即批评和制止了他。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爱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是我的责任,不能不管。今后还应该大胆地管……对于这种人脑子中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去扫除,就象用扫帚扫房子一样。从来没有不经过打扫而自动去掉的灰尘。”对于个别人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雷锋也针锋相对地给予驳斥。1960年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帮助灾区人民,雷锋把省吃俭用积存的200元钱分别捐赠了出去。有人讥笑雷锋“傻”。雷锋针锋相对地回答说: “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何等铿锵有力的回答,何等坦荡高尚的襟怀!他使那些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私利而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无地自容,无处藏身。谢觉哉说得好:“沾染过旧社会遗留下的坏思想坏习惯尚未清洗清净的人,在雷锋同志面前应感到惭愧。”
另一方面,同自己头脑中的私心杂念做斗争。雷锋说过这样的话,一个革命者,要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时刻都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坚决打消个人主义,因为个人主义对革命不利,对集体有损害。个人主义好比大海中的孤舟,遇到风浪,要翻的。雷锋严于律己,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毛病从不放过。一次他在打饭时,随手拿了块锅巴吃,受到炊事员的批评,他一赌气把锅巴扔下甩身就走了。过了会儿,他在读报时受到毛主席一段话的启发教育,便立即到炊事班承认自己做得不对,承认自己接受批评的态度不好。雷锋就是这样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从而使其科学的公私观更加净化,进而达到无私忘我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辩证看待与处理具体的公私关系
雷锋能辩证地看待公与私,并以亲身实践恰如其分地处理了其间的关系。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思想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分析“细胞”与“身体”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对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雷锋同志有一段形象而精彩的论述,他说;“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象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这就是说,细胞是身体的一分子,个人是国家的一分子,身体损而细胞损,国荣而已荣。个人依赖于国家,有国家的繁荣才有个人的幸福。
雷锋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分析,是辩证而深刻的。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就使得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且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的唯一可靠的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国家、集体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同样,个人利益也不能脱离国家、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的扩大和增长,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雷锋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时,表现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思想。当国家遇到暂时困难时,他自觉地为国分忧。开办国营农场购置拖拉机时,他捐的款在全县青少年中数第一,部队两次发军装,他都只各领一套,把省下的几套军装和其它军用品交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吃饭时,他把掉的饭粒捡起来,送到猪食槽里。运水泥时,他又把散落在车板上的水泥,一点一点地扫拢起来,不让国家的物资受损失。他还用木板钉个“节约箱”,将平时拣到的废旧物品积攒起来,能用的就用上,不能用的就送到废品收购站。
支援国家建设。凡是国家利益需要的,雷锋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付出。他见国家建设缺乏资金,就毅然地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交给国家。同志们感到一个战士攒点钱不容易,就劝他把钱寄到家里去,他执意不肯,激动地说:新中国“就是我的家。”“这钱是人民给我的,现在我就让它为人民的事业发挥一点作用吧!”雷锋就是这样,始终想着国家的利益,始终不忘自己为人民事业发挥一点作用的责任,始终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并且,始终是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为前提。他的这种“细胞”服从于整个“身体”的精神,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
第二,认识“小河”与“大河”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雷锋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同样的,只有集体富裕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如果没有集体的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呢?这又是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的增长和发展,决定着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因为集体利益代表和包含着全体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社会集体利益的扩大和增长,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没有集体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呢。”
雷锋认识到“小河”与“大河”的关系,所以才能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时刻都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坚决打消个人主义,因为个人主义对革命不利,对集体有损害。”;才能无条件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在对待工作的分配上,他的态度是,革命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他从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 真正做到了一块砖,任党搬。一次,上级决定要移防执行新任务,雷锋正整装待发时,指导员却突然把他留下来,叫他参加演出队,并问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意见?”雷锋虽然感到很突然,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他还是愉快地服从了。并表示,服从革命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到了演出队,他起早贪晚,好不容易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演出前,俱乐部主任考虑到演出的整体效果,打算把他换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还是爽朗地说,换下我来,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演出任务,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我完全同意换。他不仅甘当配角, 还把演出队的勤杂工作全都包了下来。雷锋这种愉快地服从党的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态度,充分反映和体现了雷锋识大局、顾整体,为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纵观雷锋的公私观,我们可以看到,大公无私的精神,是雷锋公私观的基本特征。周总理曾对此作过深刻的概括,他为雷锋题词的四句话中,第三句就是“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深刻道出了雷锋公私观的真谛所在。
雷锋公而忘私,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的大公无私精神,在当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这不仅因为伟大的事业需要人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而且还因为,要培养一代新人,必须要用大公无私的精神去抵制和战胜各种利己主义的腐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