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名师课堂诊断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第一期研讨活动教育文摘周报4月24日四川讯 四川省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在全面实施“着力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工程的背景下,于2022年4月20日至21日,诚邀内江市教科所专家古文杰、潘丽英老师,内江一中闻道全、内江六中黄林等知名教师,就内江市五初中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研讨活动进行现场点评。本次活动参与学校有内江市五初中学校、椑木镇中山学校、椑木镇椑南学校,进行了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的授课,全体思政教师、语文教师及行政人员参与,内江市五初中副校长李良华主持,以“一课一诊断”的形式开展。 4月20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诊断研讨活动 当日8点50分,第一阶段活动正式开始。
(罗颖老师授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思政教师罗颖献上第一堂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PPT较为完整地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9点40分,第一阶段评课活动开始。 首先由罗颖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了自我阐述,接着五初中思政学科组长高仕慧老师从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后总结三个方面点评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内江一中知名教师闻道全从信息地获取、问题构思、我国国情、身边的少数民族及民族矛盾等方面指出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后市教科所专家古文杰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指导罗老师要从课堂目标意识要强、教与学要有机地结合、核心素养要加强、情感价值要深化等方面,非常中肯地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高仕慧、闻道全、古文杰老师对罗颖老师的课堂点评诊断) 10点50分,活动进入第二阶段。 思政教师林异同展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复习课,该堂课通过PPT从人口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复习,并从阅读材料中设置了问题,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导课堂。
(林异同老师授课《建设美丽中国》)
(学生自主学习) 11点40分,第二阶段评课开始。 首先,林异同老师就《建设美丽中国》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自我阐述,高仕慧老师就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及问题的整理与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闻道全老师从复习的核心知识、问题设计的侧重点及中考复习策略等方面指出该节课存在的问题,最后古文杰老师就思政课的初三复习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提出了“三无”观点:无情境,不成题;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
(高仕慧、闻道全、古文杰老师对林异同老师的课堂点评诊断) 会后,罗颖与林异同老师深有体会的谈到:“参加了此次课堂诊断活动,明确了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了前进的方向,促进了自身素质的飞速提升!” 4月21日开展了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研讨活动 当日8点50分,第一阶段活动正式开始。 谌发秋老师献上第一堂课《驿路梨花》, 她的教学设计结构完整,问题的设计符合逻辑,注重了语文本味儿,紧扣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学法的传授。文本的拓展水到渠成,比较完美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者较强的驾驭能力。
(谌发秋老师授课《驿路梨花》) 9点40分,第一阶段评课活动开始。 首先由谌发秋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了自我阐述,五初中语文学科组长段绪君老师做了点评,肯定了板书设计富有新意,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拓展可以更加深入,让学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然后内江六中知名教师黄林以自己的设计思路为范,希望大家在教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层次性,深度可以加深一些。最后市教科所专家潘利英老师指出:语文教案的设计要善于发掘囊括全篇的事物,找准切入点,才能够更好地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段绪君、黄林、潘利英老师对谌发秋老师的课堂点评诊断) 10点50分,活动进入第二阶段。 张文彬老师展示了《卖炭翁》的阅读课,该教师教态自然,课堂重点突出,精彩的问题设计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张文彬老师授课《卖炭翁》) 11点40分,第二阶段评课开始。 首先,张文彬老师就《卖炭翁》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自我阐述,段绪君老师肯定了教者的语言与教学情境非常契合,实属不易。同时,他还提出了古诗文教学中的困惑:到底如何翻译古文?如何把控翻译和分析文本的时间比重问题?接着,黄林老师发言,认为张老师对于人物的分析非常成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深度。最后潘利英老师就段绪君老师的困惑做了解答: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翻译,课文分析的重点是对文意的理解,时间比重问题要根据课文难易程度而定。
(段绪君、黄林、潘利英老师对张文彬老师的课堂诊断) 会后,不少语文老师都深有感触:“这次活动, 确确实实解决了不少课堂中的困惑,对于教案的设计,我们也产生了注意层次和深度的意识,这次活动真正取得了实效!” 内江市五初中大力开展的此次课堂诊断研讨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老师们学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同年级整体规划。这必将助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取得更好的社会效应。(刘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