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阳四小开展“积分银行”兑奖活动教育文摘周报4月25日四川讯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把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四小学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模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积分兑奖——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激发学生“乐学、趣学”数学的热情,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六年级一班的杨琦老师以“减负提质”为目标,对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在学习利息之后,月月开展“积分银行”兑奖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平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存款、利息、利率等信息,对本金、利率等概念生疏,对相关问题理解不透彻,解决问题靠死记硬背,不灵活。杨老师为了转变这一状态,她优化作业设计:第一、改变原积分制,增加“积分银行”。平时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分奖励,每月会根据积分的多少兑换相应的奖品,而增加了“积分银行”后,也可以不按月兑换,把积分累计在一起,存入新开设的“积分银行”。第二、创建“积分存款月利率”,学会理财。积分存期一个月,月利率5%;存期两个月,月利率7%;存期三个月,月利率9%,存期四个月,月利率10%。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月的积分情况选择全部存入或者部分存入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到期后连同存入“银行”的积分与利息一起取出加入当月的积分进行奖品兑换。第三、积分评比、等级评价。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利息与总积分,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对比,从而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以此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 双减,“减”负不“减”乐。特色活动的开展,作业设计的优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收获成长快乐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李晓 杨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