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真实发生——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时间:2022-05-07 读书是一种救赎,阅读使我走向不忧、不惧、不惑。今天再次捧起《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当读到其中的一个点拨启发教学案例时,让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话,他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自己领悟”,他强调“自读自悟”。 从学生为本的立足点出发,旨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那么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不正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吗,如何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我想要从最基础的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学习才会更得益。回顾自己的阅读教学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打算这样做: 第一、一切从习惯开始。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如何有效的阅读是语文老师非常关注的,首先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时刻准备圈点批注,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印象最深处批注当时的想法。再读文本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手做一次,读的次数越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学生的体会也就越深等等。 第二、提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堂上讲课文,我要坚持讲前多读、分析时读、讲完后读、读的次数多了,就非常易于理解。回顾我的一次语文课堂,当时才上班不久,有一次没有来得及备课,怎么办、没办法第一节我就没讲课,只是让学生充分的读文本,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就这样我和孩子们读了一节课,因为我也参与了阅读,正好等于我也备课了,没有想到第二节的课堂效果非常的好,学生们思维高度运转,积极性也非常高,很轻松一节课就把知识点学完了。从那之后我就坚持让学生多读。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再加以阅读方法的训练就足以能够锻炼学生自己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了,那么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话说,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样才能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可恰恰相反,大部分语文课堂是乏味的知识灌输,导致课堂失去原有的生机,新课改实施以来,“改变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启发教学说起容易有效难,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就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养,努力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合理而得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如何有效唤醒学生的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努力下弄懂问题,跳一跳摘到桃,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学生就会喜欢思考。 放手或许更是课堂的真谛,学生所需要的不是过多的干扰,而是信任,教育者要学会留有充足的时间给课堂,让学生在自信中敢于敞开心扉,在安静中思考。构建理想课堂,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也融入这读书的氛围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安阳市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 王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