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牢记领袖嘱托 永做雷锋传人时间:2022-05-12 “向雷锋同志学习”,伟人毛泽东的题词站高望远,在中国道德堤坝上树起一面永不退色的鲜艳旗帜,“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总书记习近平的嘱托面向未来,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时代号角。在医圣张仲景出生地的河南邓州,因1960年560名青年在抚顺军营与雷锋成为战友,而开始了60年痴心不改,争做雷锋精神传人的不懈追求。60年风雨兼程,60年执着坚守,60年硕果累累。2003年邓州编外雷锋团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最美退役军人”先进集体;2022年3月5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栏目走进邓州拍摄播出的“老兵你好”节目,受到东北抚顺“雷锋旅、南海前哨、雪域高原”等部队广大官兵和全国人民的一致好评。 一、牢记领袖嘱托,痴心传承雷锋精神 1963年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雷锋题词时,郑重告诫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美国杜勒斯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到那时我们第一代第二代都不在了,可是,只要雷锋精神还在,中国就不会改变颜色。”于是,胸怀世界的毛泽东饱蘸浓墨,挥手写下气吞河山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机关学校到军营哨所,每个干部战士的枕边都珍藏着领袖的题词和雷锋日记,开创了人类世所罕见的先河。就这样我们7亿中国人勒紧裤带,熬过60年代台湾蒋介石集团勾连美帝国主义反攻大陆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 邓州籍新兵宋清梅与雷锋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同去观看电影《三打白骨精》,1962年2月19日,与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献出。”宋清梅捧着雷锋给他的赠言,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时刻牢记领袖的嘱托,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进。打坑道他一人干三人的活,大冬天滴水成冰,宋清梅身上的热汗从头上流到脚底,搞训练他站排头夺第一,回到营房,他像雷锋那样到厨房淘米洗菜。苦了累了,他想起雷锋给他赠言,浑身是劲。就这样,他从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副营长到副团长,38岁那年上级任命宋清梅为雷锋团第九任团长。 姚德奇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时,被分配到汽车运输连,与雷锋同点一盏灯,同住上下铺,雷锋教他读报纸,星期天雷锋约他给老大娘锄地、种菜,与雷锋一起到抚顺本溪路小学当辅导员。当听到雷锋因公牺牲的噩耗后,他痛苦万分,三天三夜难以入睡。后来他以雷锋为榜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领袖的嘱托,多次被评为学雷锋、学毛著积极分子,就这样从连文书、排长、指导员、教导员,最后走上雷锋团第11任政治处主任的岗位。 今天,当你来到六千年古城邓州,行走在铁板一块的交通路路段时,一定会被雷锋战友宋清梅拒腐蚀、永不沾的故事所感动。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100万,宋清梅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回到邓州担任城建局局长,为修建交通路,他住帐篷,每天24个小时坚守工地,当他发现铺路的砂浆水泥比例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后,立即通知包工头返工。这位包工头嘴上答应,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当天夜里,细雨濛濛,包工头窜到工地帐篷内把一捆用报纸包着的现金塞到宋清梅手里,宋清梅发现真相后,一挥手把钱扔到帐篷外。“我要收你的钱,就不是雷锋战友,明天必须返工,找老天爷也不中”,包工头遇见雷锋战友,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最后按要求铺好这段路。37个春秋过去,今天的交通路依然如初,响当当、硬梆梆、结实实,邓州的父老乡亲称此路为“雷锋路”。 1984年姚德奇转业回到邓州,担任本市首任房管局局长,第二年春天,带队到广州、深圳、珠海考察学习,傍晚找旅馆休息,连问几家每人每晚都在90元以上,他舍不得花公家的钱,走街串巷打听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家每晚7元的招待所,南方考察一行共为公家节省开支6000多元。 今天,当你顺着大气磅礴的邓州平成门向东步行500米,向右踏入丁字口古城商业街,当年雷锋战友姚德奇清正廉洁搞城建的故事一定让你难以忘怀。1994年,市里决定全线拓宽改造丁字口古城一条街,恢复明清建筑风格,使之成为邓州商贸金地和城市亮点,作为房管局局长的姚德奇受命担此重任。期间有好心的朋友劝他:“德奇呀,你也弄两间门面房,给子孙后代栽棵摇钱树,过这个村没这个店,想吃这包子没这个馅”。姚德奇听后气的脸红脖子粗:“如果这样我还配作雷锋的战友吗?我还配作一名共产党员吗?28年过去,作为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的姚德奇至今还居住三贤路大马坑西沿不足60平方的军转楼里,屋内潮湿,墙面脱落,光照不好,大白天读书看报还要拉电灯,姚德奇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与雷锋当年在军营补袜子的故事一脉相承。 二、立足岗位实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邓州战友复员转业时,把雷锋日记和雷锋精神打进背包背回家乡,做好事、行善举,不图名、不图利,渐成风气,于1997年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邓州拿出当初修建政府办公楼的500万元资金,修建了占地280亩,五角星边长500米全国最大的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该馆题写馆名,如今他像一艘乘风破浪的红船,屹立在邓州母亲河湍河岸边。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万观众赴邓参观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河南日报、中央电视台、上海澎湃新闻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2014年3月,560名雷锋战友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退伍返乡几十年来的学雷锋情况,5月5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中这样写道:“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你们接过他的旗帜,踏着他的足迹,创建邓州编外雷锋团,持之以恒传承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蓬勃开展,你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相信在你们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弘扬雷锋精神的队伍,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邓州编外雷锋团25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学雷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同时给全团新老同志高度信任和巨大鞭策。从此,他们在新时代学雷锋的道路上,信念更加坚定、热情更加高涨,主人翁精神更加强烈。头戴红小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街道、社区、公园和各个角落,学雷锋的红色群体在邓州如春潮涌动。雷锋路、雷锋车、雷锋公园、雷锋学校、雷锋银行、雷锋工厂、雷锋卫生院成为今天邓州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交警雷锋营,将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贯穿于工作实际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立足三尺岗台,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营造了“典型带动、群体互动、争做时代雷锋”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南阳市优秀人民警察、邓州市十佳政法干警、邓州市学雷锋标兵肖仁尊,深入火海勇救女孩不留姓名的王国印,“当代雷锋、舍己救人”的梅东家,“人民卫士、一心为民”的邓州交警铁骑护送队等先进典型;烟草雷锋营,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市25个乡镇设立雷锋中队,让“雷锋”更贴近群众、走到百姓身边;雷锋公证处,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公证与我相伴行”等活动,专为老人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给困难群体减免公证费用;市中心医院雷锋营、基层医生协会雷锋营、孙飞口腔雷锋连,长年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等义诊活动,深入社区、街头等群众中间,现场进行听诊和用药指导,每年服务群众万余人次,发放健康资料10万余份;被国家电网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电力雷锋营,坚持开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八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务实为民的先进事迹专题片《永远的雷锋》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下属的电力“三八雷锋班”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50个学雷锋示范点之一,三八雷锋班班长苏继亚被团部授于2022年度“雷锋家庭”荣誉称号。 邓州编外雷锋团副政委孙甜到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 被编外雷锋团命名为邓州第一家“雷锋工厂”的南阳复烤厂雷锋营,注重用雷锋精神凝神聚力,用雷锋文化浸润人心,门前的“雷锋岗”三个红色大字耀眼夺目,院内雷锋塑像竖立在广场中央,雷锋标语悬挂厂区内外,复烤车间回荡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雷锋广播每天宣传职工身边的“活雷锋”事迹,河南省烟草系统多次在此召开现场会。近年来共为邓州创收税利达2000余万元;南阳出租车雷锋营,走一路红一线、停一处红一片。近年来,他们在车上捡到乘客遗落的钱包63个、现金42万余元,金银手饰37件,都及时归还失主,被群众誉为“雷锋车队”,成为中原大地一道美丽的流动风景线,营长唐保青获得河南交通厅2022年度“五一劳动奖章”,被交通部表彰为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义工雷锋营、吧友营,结合行业特点,常年开展进敬老院、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送去爱心轮椅、水果等生活用品,为师生们送去图书、篮球、足球、新书包等用品;彭桥卫生排,在排长曾伟带领下,常年到敬老院等公共场所开展大型义诊20多次,每年义诊患者达700多人次,16年来共为伤残军人和贫困群众免费送医送药价值70多万元,曾伟的大爱善举多次被中央等新闻媒体宣传,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服务经济建设,积极开展扶贫济困 习总书记指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邓州编外雷锋团坚决执行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带领全团积级参与地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他人送去温暖,为社会奉献爱心,已成为全团上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 黄志牧业雷锋营,采取“入资代养、安排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真心实意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累计帮扶贫困户8042户,直接增收累计835万余元;荣冠酒业雷锋连,通过务工扶贫、产业扶贫等形式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累计提供支持资金60余万元,资助帮扶6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巾帼雷锋营,通过发倡议书、网络宣传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为困境儿童捐款40万余元,救助困境儿童400余人。 被命名为雷锋银行的邓州农业银行,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为28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档案,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000多万元,带动393户贫困户每年增收总金额117.9万元,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银行业“雷锋岗”等荣誉称号,其扶贫经验做法被河南省、南阳市农行系统推广,周边19个地市级分行、22个县级支行组团莅邓观摩学习。 2018年2月,编外雷锋团与邓州市人武部一道,协同郭明义爱心团队和雷锋杂志社,到邓州市九龙镇、文渠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共为86户贫困户捐助15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河南卫视》及时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全团上下“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历久弥新,共为灾区、贫困家庭、学生等捐款500多万元,捐物100多万件,捐书籍和各种用品20多万册(件),做好事上万件。 四、主动担当作为,危难面前奉献爱心 习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撘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始终把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铭刻在心,付诸于行,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邓州编外雷锋团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雷锋抗疫先锋队”,在疫情防控最严峻、最吃紧的关键时刻,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哪里艰难哪里去,哪最危险冲在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连续作战,让雷锋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被评为全国和省市抗疫先进集体。这期间,义工雷锋营共筹措善款29.6万元,为邓州市22个乡镇5000户贫困户、低保户赠送“雷锋爱心蔬菜包”6300袋;薪火营、吧友营、黄志牧业营等单位,冒着严寒,千里迢迢,先后3次驰援武汉三镇新鲜蔬菜150余吨,邓州和武汉心连心的旗帜映红了荆楚大地,收到湖北体育局洪山体育中心、江汉区民权街道办事处、火神山方舱医院等单位感谢信15封。 邓州编外雷锋团抗击新冠向武汉支援爱心蔬菜 2021年7月,郑州、新乡等地遭遇罕见洪灾,邓州编外雷锋团组织蓝天救援队、义工雷锋营、桑庄卫生连、彭桥卫生排等4个梯队100余人,在团领导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抢险救灾,蓝天救援队队长习成果率领队员在郑州、荥阳、新乡、卫辉灾区,从洪水和倒塌的房屋中救出灾民360余人。受到中部战区83集团军军长谢增刚的高度称赞。后方各营连为灾区人民送去药品、消毒液,酒精、方便面、矿泉水等各类物资8车160余吨,捐款180余万元。 五、着眼以德树人,广播雷锋精神种子 习总书记指出,“学校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依托,青少年是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群体。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让学雷锋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特别是给抚顺市雷锋小学少先队员们的勉励语,“希望大家以雷锋为榜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知识,养成好的品德,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总书记的这一系列指示,为我们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积极支持大中小学校营造学雷锋做新时代美德少年的浓厚氛围 ,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灵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团所属的各大中小学校雷锋营,把学雷锋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把雷锋精神贯穿到建校育人的全过程,广泛开展“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等社会实践活动,师生文明素质得到很大提升。邓州林扒雷锋中学,校园建立雷锋广场、雷锋精神展厅、雷锋文化长廊等,雷锋文化溢满校园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滋养着师生的心田;社旗饶良中心校雷锋营,以“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为牵引,开设《校园启明星》广播站,极大激发了师生争先恐后学雷锋的热情和助人为乐的社会责任;各大学生雷锋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发挥科技优势,开展支农支教、社区服务、助残扶弱、敬老爱老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学生参与热情高,社会反映好,雷锋学校在邓州、南阳、许昌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 此外,每年都有3000余名大学生,毕业奔赴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带着雷锋情怀,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下去,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年初,编外雷锋团还联合邓州市关工委、教体局,把邓州市12所中小学校命名为雷锋学校,切实做到把习总书记“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落到实处。我们还连续5年与邓州团市委,共同组织“学雷锋爱心送考”,先后组织车辆1000余台,义务接送考生2000余人次,送爱心水5万余瓶,参与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人员3000余人次,让雷锋精神根植于考生心灵。 在注重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同时,我们团还不忘传播雷锋精神的使命担当,积极适应新形势、运用新媒体、借助新手段,广播雷锋精神。吧友营利用微信、网络等新媒体,为军人家属、五保户、困难户、患重大疾病的弱势群体筹集善款,累计达80余万元。镇平春雷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作用。联合教育文摘周报社河南站、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镇平县詹红雨革命文物博物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50余所学校,惠及50000余名师生。团长宋清梅、政委姚德奇,先后到北京、湖南、山西、辽宁、重庆、武汉等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作报告,以及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宣讲雷锋事迹1000多场次,听众达300余万人次。接待各级各地军地领导、单位和各类学雷锋团体到编外雷锋团调研、参观交流学习,人员达5000余人。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爱的奉献》等10余本书籍,编发学雷锋内部工作简报72期,宣传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播撒真善美。明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纪念日,30年来,每逢领袖题词纪念日,12月18雷锋诞辰日,8月15雷锋牺牲日,邓州编外雷锋团都要隆重召开“忆雷锋、继精神、做传人”纪念大会,召唤更多的人加入学雷锋队伍。今天的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由当初的560名雷锋战友、三个营发展到今天的38个营连队2.2万余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群体。 潮涌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回眸来时路,我们风雨无阻,一往无前,放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一定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决不辜负“时代楷模”这一光荣称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用新的更大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小伟 占红羽 王泽涛) 作者:邓州编外雷锋团副团长孙天训 邓州编外雷锋团副政委王建新 邓州编外雷锋团镇平春雷营营长李文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