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州区化成小学 开设思维游戏课,谱写双减提质篇教育文摘周报5月18日四川讯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印发,“双减”已经成为教育“热词”。家长欣喜之余,不免有些担心,不补习、不刷题成绩何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功的经验和智慧告诉我们,优等生之所以成为优等生,并不是在于他们有多聪明,而在于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基于以上认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小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最终决定通过课后服务开设“思维游戏”特色课,谱写双减提质篇。 该特色课是本校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的一个全新尝试,游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难易有度,包括算术类、分析类、数独类、推理类、判断类、观察类、想象类等各种思维游戏。每一个游戏都让孩子在“玩”中带动思维高速运转,强化左脑和右脑的交互运用,从而提高计算力、分析力、创造力、推理力、判断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发掘大脑潜能。 初步探索实践阶段,学校结合各方资源,找到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999个思维游戏》、哈佛学生都在做的《900个思维游戏》及挑战小学生大脑的《1300个思维游戏》相关书籍。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赵利明、冯小芝对以上书籍进行认真翻阅、查看、研读。两位老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将课程分年级、分类别进行筛题、编题、整合、扫描后,分别放置于各班多媒体教室,以投影、电子教材、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该校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历经半年之久,如今初见成效。目前该特色课于每周二、周四课后服务时段,由学校选任的骨干教师团队作为各班的主讲、助教互相协作,共同组织特色课教学。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思维游戏”特色课开设以来,参与特色课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一些原本羞于发言、不会发言的学生也在特色课老师的引导下勇于讲出自己的思考与想法,真正体现“公平”教育的实质。 特色课后,每周五上午大课间,由张毅副校长组织特色课授课教师开展“沙龙式”集会,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分享一周特色课堂中每一个精彩瞬间。 开设思维游戏特色课,既是学校落实“双减”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学校践行“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对此,学校校长韩开国强调:落实“双减”任重道远,“减负”不“减质”,上下齐心,过好“减负”关,写好“提质”篇。(赵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