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晓梅 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原党支部书记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望花区雷锋小学是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种子基地。四十多年来,雷锋小学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宗旨,充分利用雷锋伟大人格的教育优势,注重在不同时期、不间断地对师生进行学雷锋的教育。注意从传统中发挥优势,从优势中发展特色,从特色中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三全、两带、一主动”的教育模式。我们坚持在创新与发展中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创新与发展中展示雷锋文化,打造名校品牌,在创新与发展中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
一、创建校园雷锋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前曾担任我校校外大队辅导员,雷锋精神孕育着一代代的“雷小”人。我们把创建校园雷锋文化与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有机结合。在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上,我们努力构建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学校多年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品味的氛围:当你走进雷锋小学校园,就能看到雷锋叔叔和孩子们的群雕,她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感染力,上面镌刻着我们几代“雷小”人多年来的育人感悟:“雷锋精神,华夏之魂”、“与时俱进,久远传承”、“授业解惑,人梯责任”、“鞠躬尽瘁,育人根本”、“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细微做起,润物无声”、“桃李无言,蹊自下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校门两侧的“新竹园”和“如许园”成为师生学习感受文学艺术和英语天地的快乐园,大家在休闲时谈诗论画,极有情趣;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用双语制作的温馨话语;学雷锋展室,承载着我校多年来学雷锋活动的历程;走廊内雷锋日记、名人警句时刻在激励着我们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理念;科艺楼精心的布置,让师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富有哲理的“错觉画”、具有科幻意识的“腾飞镜”、具有科学理论的“锥体上移”、智力游戏“七巧板”“梵天之塔”等。无论是谁走到那里,都要比试一下。它启迪人的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将学校教学楼走廊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教育园。
我们不断地更换鲜活的内容,让学生总有新的追求。我们认为:启迪学生的智慧比教知识更重要,具有丰富寓意的校园环境就是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与智慧创造的潜在课程,它也是一堂永远都听不到下课铃声的课堂。
在雷锋小学,每一处校园景观都孕育着雷锋文化,营造了整体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展示雷锋文化打造名校品牌
进入新世纪,我们在原有学雷锋传统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概括出 “五、四、三、二、一”教育模式。“五”是“五个纪念日”: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4月5日清明节;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纪念日;10月10日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纪念日;12月18日雷锋诞辰日,每个纪念日学校都要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四”是“四个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认识雷锋叔叔,了解校名来历;入学第一周,了解雷锋生平、事迹和学校的发展及学雷锋情况;第一个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参加自我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第一学年,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进一步思考和认识雷锋精神。
“三”是“三件宝”。这是雷锋生前留给少先队员的针线包、储蓄盒和节约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针线包已是学生自立的象征,储蓄盒变为小雷锋德育银行,这里不断记载着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原来的节约箱变为绿色环保箱,回收旧电池和废纸等,净化环境;“二”是开展两项活动,即“说给雷锋叔叔悄悄话”和“续写雷锋日记”;“一”是每年设计一个学雷锋主题活动;
从六、七十年代开展的做煤城建设的小主人,保卫家乡小民兵;到八十年代“雷锋城里话雷锋”、“请到煤城来做客”;九十年代雷锋号列车、飞机、火箭系列活动,新千年开展了“建小雷锋校园网,做新世纪小能人”活动,学生们都精心设计了自己的小网页,搭起了走向成功的新阶梯;配合团中央倡导的“五小公民”活动,还开展了“学雷锋讲道德,做合格小公民”活动。
多年来,我们设计主题活动总是力求活动的新创意,体现教育活动的连续性、衔接性和时代性。
三、创新形式,扩大资源,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
我们以“小、实、近”为原则,精心设计“雷锋精神伴我行,我做合格小公民”、“争戴雷锋章,争做快乐人”等主题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像雷锋叔叔那样: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呼号回荡在校园上空,激励着同学们为他人、为集体、为祖国做一件好事。在“雷锋叔叔您听我说”这一传统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展了“百朵红花献雷锋”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用红花记录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收获,把红花积攒起来,在清明节祭扫雷锋墓时候,把红花献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让他一起分享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我们结合“献爱心,讲奉献”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大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效果明显的活动。在“我为巾帼英模送快乐”和“小手拉大手,携手建家园”等随身体验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手捧鲜花,向工作在一线的女劳模、女交警、女工人、女售货员、女社区干部和自己的女亲属,送上节日的祝福,送上发自心底的敬意。在活动中,与女警站岗的同学体验到了风雪不误,感受到忠于职守,保行人平安的服务意识;与女售货员一起售货,同学们懂得了一分一厘靠劳动所得的不容易,事后很多孩子改掉了乱花零钱的习惯;在和环卫工人、劳模物业的劳动模范一起为劳动公园保洁的过程中,劳动模范那种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受到震撼,并自发地协助环卫工人、劳动模范担当起保洁工作。
在“快乐大本营”、“乐!乐!!乐!!!‘六·一’同乐”和“爱心超市,捐赠助学”、“爱心传递”等活动中,我们邀请福利院和贫困家庭的同学同大家共庆自己的节日,同学们把自己用过的玩具清洁一新,带到学校,在“爱心超市”里进行交易,并把交易所得的钱捐给学校的“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贫困的同学完成学业。
利用寒暑假,我们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道理用于实际,注意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寻求“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的教育思路,大力弘扬奉献、服务的精神。积极设计开展了“爱心大奉送”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即:“爱”在社区、“爱”送给远方、“爱”在军营、“爱”洒春天四个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爱”在社区,组织全体少先队员以雏鹰自愿者服务队为单位,建立了 “红领巾”社区服务网,设立固定的活动小基地,定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小队便民服务活动。
“爱”送给远方,组织少先队员与手拉手友谊校的小伙伴开展了“手拉手、并肩走、书信交朋友”活动,少先队员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增进了友谊。
“爱”在军营,新年和建军节前夕,我校师生慰问团都会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与解放军战士开展了“‘爱’在军营”军旅体验一日营。
“爱”洒春天,引导全体队员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示自己在学雷锋活动中的收获。如:以雷锋的名字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阅读有关雷锋的生平、事迹及四十年学雷锋情况的书籍,办《小雷锋日报》等等。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火种。我校先后三次成功地举办了“相会在雷锋叔叔身边”、“相会在雷锋叔叔身边(十年相会)”和“全国雷锋小学大联盟,相约雷锋城”夏令营。全国十五个省市、三十七所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参加了活动。十二所雷锋学校相聚在一起交流学雷锋体会,研讨新时期学雷锋的方法与途径。
为拓宽教育思路,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小学生大学行”、“小学生上海留学”等校际交流活动。先后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校参观学习,交流学雷锋体会,2005年10月,我校选派10名在“小雷锋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少先队员踏上了赴上海学习交流之路。历时一个月的上海之行,雷锋小学的同学们与上海的小朋友同吃同住,彼此交流,互通有无,两地少年齐走雷锋之路,共做雷锋传人。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少先队员的视野,同时也为传统的学雷锋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优化学雷锋氛围。邀请热心于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的上海建桥集团加盟我们的学校教育,结合学校开展的“小雷锋行动”中的争戴雷锋章活动,设立“雷锋小学建桥奖学金”、“学雷锋”金质奖章、银质奖章。我校还拥有一支上百人的德育外援团,作为学校的编外教员,和在职教师构成了一个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德育网络体系。
结合我校特色,自“九五”以来我们先后开展《用雷锋伟大人格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雷锋精神与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德育方法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研究》、《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切入点的小学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
多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争当四满意教师活动”、“展教师风采,树雷小形象”、 “爱心在身边、微笑进课堂、和谐求发展、快乐对人生”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围绕活动主题先后开展了40余项活动,教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模范行动成为雷锋小学一道亮丽风景。
四、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展示雷锋文化,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
开发与运用校本教材,培养师生进一步学习雷锋,崇敬雷锋的思想感情。我们通过校本教材《成长》一书的教学,让每个雷锋小学的学生都能知道校名的来历,了解雷锋生平,并能记住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的题词、会讲雷锋的故事,学习雷锋的日记并续写雷锋日记。学校定期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了做人的准则,学校把校本教材的运用纳入到课表,由学校领导专职上课,并以特色活动的方式呈现。
每天学生们进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雷锋叔叔的塑像前给雷锋叔叔敬礼,提醒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校本教材以学雷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文明素质为切入点,将“小、近、实、新、奇、特”的德育活动载体融于其中,试图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层面上阐述雷锋小学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载体,作为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校本化管理的新尝试。
总之,“雷小人”用心、用情展示雷锋文化,用心用情打造名校品牌,用心、用情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
原载2017年《雷锋精神研究》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