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党刊头条 >> 红色掘地坪之田玉祥
    详细内容

    红色掘地坪之田玉祥

    南阳城北有一条掘地坪老街。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革命星火点亮了这条老街,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老街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传颂着无数令人敬仰的共产党人传奇。田玉祥,就是其中的传奇人物之一。

                  

        田玉祥,一九一六年出生于掘地坪西的姜岗村,毕业掘地坪小学,到南阳读初中和高中学返乡,先后在石桥镇蔡官屯小学蒲山店斋沟小学掘地坪小学任教任教期间,他接触了大量革命书籍,成为一名进步青年。

        一九三八年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南阳县党的地方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一九三八年六月,中共南阳掘地坪区委成立,李新章任书记,委员李旭久,组织委员崔德中,宣传委员程奇掘地坪区委先后建立了安皋支部南河店支部山根支部齐岗支部崔坊支部等六个支部和四个党小组。李新章亲自发展了掘地坪小学教师田玉祥程德信杨国林马庚等人入党(现年九十二岁的华德良老师,参加1956年肃反审查时证过此事。)

        一九三八年底,河南抗战形势严竣,黄河两岸及豫东、豫南广大地区被日寇占领,南阳危在旦夕。城区大部分学校外迁,南阳复兴中学迁至掘地坪小学,李新章任复兴中学训导主任。

    田玉祥在李新章的安排下,进入复兴中学任教,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带领师生走田间,到村头,唱歌曲,演话剧,倡募捐,援前线,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学校中轴线上用潦礓石砌成“抗战到底”的标语图案,在张庆基等多家宅墙后写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抗日救亡”“全民抗战”等标语还积极同破坏抗日救亡的国民党右翼分子进行针锋相对斗争。

                    

        一九三九年初夏,为防日军进犯南阳,掘地坪老街周边驻防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他们常常征用附近村民维修寨墙。

        老街寨墙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早已破败不堪,维修十分困难。一日,几位老人因连日劳累,不堪负重,病倒寨墙旁边。国民党兵不但不施以救治,反而用马鞭狠狠抽打,几位老人被打得满身是血,残不忍睹。复兴中学两位学生上学路经此地,发现如此暴行,勇敢上前理论,同样遭到国民党兵的抽打和挟持。田玉祥得知情况,立即带领进步学生华洁之曹德聚张庆立等十几位同学前去救护。

        田玉祥救出两名学生后,带领同学们痛斥国民党兵的暴行不想惹怒了几个兵痞子,他们又用鞭子抽打学生,田玉祥愤怒的夺下马鞭扔在寨河的臭水沟里。

        国民党兵放下学生,对天鸣枪恐吓,用抢托猛击田玉祥头部,顿时血流如注。田玉祥撕烂衬衫,裹好头伤,与闻迅赶来的师生一道,一举打败几个兵痞。

        国民党兵逃跑了,田玉祥等人救起几位老人,带领全校师生,浩浩荡荡冲向南街汉王庙军队办公驻地。一路高呼,“丘八开枪,打伤民众,严惩凶手,血债血还”。

        驻军李营长听到枪声,正在询问部下,突然看到大批学生和老街百姓蜂拥而来,知道大事不好,赶忙出来迎接。

        弄清情况后,李营长一边狡猾安慰田玉祥和愤怒的人群,一边谎称要抓捕几个打人兵痞。

        丘八,是老百姓对反动军人兵字拆开的贬称。李营长听着逆耳,但碍于驻军与百姓的关系,也不好发作,只能好言劝说师生百姓散去,表示严惩几个兵痞。

        田玉祥知道这个油条营长带兵是有名的懒、贪、散阴、狡、反,说那些塘塞话就儿戏坚持待在原地,当面解决问题。李营长仗着四百多人,三百多钢枪,一直敷衍塞责推诿。田玉祥率领一百多人的队伍,打着“为民请命,严惩兵凶”的横幅,呼着口号,接收不断参加队伍的百姓,向南阳驻军总部进发,游行示威请愿。

        南阳请愿,群众游行示威,李营长是要丢掉官职的。不得已,李营长只好快马赶回南阳,请来复兴中学兼职校董南阳县党部的石朋武科长中途拦截斡旋。

        田玉祥带领大家,不屈不挠,坚决斗争,几个国民党兵痞最终被军法从事,几位老人得到经济补偿,李营长被迫到校赔礼道歉。

    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但是,在共产党人带领的掘地坪复兴中学,不但说得清,而且斗得赢。从此,国民党兵在老街不那么肆无忌惮横行霸道了。

                    

        南阳复兴中学迁掘地坪以后,南阳县中心县委书记郭以青,委员袁宝华葛季武经常到此开展工作。田玉祥程德信等人一直负责安全保卫。田玉祥和程德信同期入党,程德信和袁宝华是姨表兄弟。因此,作为地下工作者田、程二人深受信任。

        一九三九年,刘少奇从延安赴竹沟途经南阳,要求南阳地委隐蔽党的精干,保存党的力量,长期存在,等待时机,指示已经暴露的党员及早撤离。袁宝华是南阳地下党知名人物,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直接点名袁宝华,要抓去洛阳。一九四0年夏,河南省委派南阳地委书记刘清源通知袁宝华迅速撤往延安。

        田玉祥身材高大,曾练过武术,功夫甚好,打斗起来,三五人很难近身。因此,袁宝华撤离南阳之时,田玉祥和程德信沿途护送一直送至西峡口,他们骑驴和自行车并行。

        余孔甲先生是袁宝华舅家同族老表笔者高中老师,现年九十一岁,才思敏捷,精神䦆烁,与袁宝华的舅家亲老表余增甲关系很好。他曾听余增甲讲过,袁宝华在南阳知名度很高,撤离南阳时有多人保护自己一直护送袁宝华到西安,途中骑毛驴把屁股都磨烂了。

    一九四0年的南阳西安道路,走内乡,出西峡,过商南,穿丹凤,绕商州,翻秦岭,踏蓝田,既无高速,又无邃道,崎岖坎坷,毛驴与自行车并用可信度很高。田玉祥等人能够护送一个未来共和国的中央委员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令人羡慕和敬佩。田玉祥的儿女们说,父亲英年早逝,那时他们很小,长大后听母亲讲父亲的事迹感到非常骄傲,但从向人炫耀。

                   

         一九四八年,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田玉祥告别南阳复兴中学掘地坪分校,投笔从戎,参加了南阳专署公安大队,任大队审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央军委和公安部的领导下,逐步把地域性的公安武装,人民解放军担任公安任务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承担维护治安警备城市保卫边疆守卫国家重要厂矿企业交通设施等重要任务。田玉祥在不断的身份转换中,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考验。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蒋介石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不断搞破坏活动掘地坪街北边的康王庙就发生了一次反革命暴动。

        康王庙历史悠久,传说江门崖山一战,陆秀夫背负南宋少帝赵昺纵身海崖一跃,南宋王朝祚休烟灭。皇家赵氏族人为防元朝涂炭,部分隐居散落民间,其中一支就居住在掘地坪北边崔庄一带——当今麒麟湖风景区内,为纪念先祖,修建康王庙为怀。

        当年的康王庙,地势隐蔽,交通落后,人烟稀少,暴动人员非常迷信,他们认为康王庙意义非凡,能助暴动成功,是他们反革命势力活动的理想之地。

        华德良老师当年在附近倪家洼教学,他的好朋友原石桥区委书记张清源当年是公安一级侦察员,亲自打入康王庙暴动内部,侦查得知暴匪妄图火烧附近元明寺乡政府,血洗共产党石桥区委南河店区委,进入南召打游击,迅速将匪徒暴动计划汇报上级。

    情况危急,南阳公安部门立即作出围剿计划,田玉祥曾长期在掘地坪工作、生活,积极参与了这次战斗,经过激战,全歼匪徒平息了暴乱,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他舍生忘死,多次负伤,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后又不断参加各种战斗任务,忘我工作,无暇医治,一九五三年二月,年仅三十六岁时,光荣殉职

     

                              

        田玉祥牺牲以后,追悼会在当年的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掘地坪街北门外隆重举行。现年八十一岁的退休干部张丰钊,八十岁的村民李永亮介绍,追悼会非常隆重,棺材是全红色的,农村人没有见过,那是革命先烈的象征,耀眼夺目。

        田玉祥的儿女们说:灵柩是用架子车拉回街西姜岗老家的,有骑着战马的首长和众多干部群众护送。那一年,田玉祥丢下两儿两女,大儿子年仅十岁,小女儿一岁,田玉祥的首长们告诉其父母,田玉祥因公牺牲,是烈士,党和政府今后会照顾他们全家的。

        当时,田玉祥全家七口人,均享受烈属待遇,每人每月发放八元人民币抚恤金,门前挂有烈属牌,并发放烈士证明书一本,逢年过节有政府人员到家中慰问。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田玉祥的外孙段立志在南阳工作,为了继承外公的革命遗志,教育后人,二零一三年在南阳市公安局档案室宛城区档案馆找到了三份有关田玉祥的南阳县民政局第九区小王沟烈军工属登记表》(1955年)《南阳公安大队干部职级别及姓名登记表》(1951年)《抗日战争专题资料》(1996年)等原始资料。二0一四年清明节前夕,卧龙区民政局根据档案材料,按照革命烈士待遇,将田玉祥烈士遗骨迁葬在卧龙区磨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安葬仪式。

    岁月如歌潮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纷飞的鲜花装点着春光明媚的盛世。

    牢记历史,珍爱今天,走向未来,英烈精神代代传。

    田玉祥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

    龚广涛,南阳市卧龙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当过工人,做过教师,热爱文学,喜欢梅兰竹菊、花鸟鱼虫,宛城区退休干部。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