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学校的精神图谱
每年的3月5日,是全国所有雷锋学校的盛大节日。1963年的这一天,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开启和推动了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精神生活的学雷锋实践活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一系列题词中,蕴含了培育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谋略与智慧,催生了雷锋学校。
题词发表后的同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第一篇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的社论。社论指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是对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对青年干部和青年群众进行长期教育的口号,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新人的口号,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培养年青一代成为具有高度阶级觉悟的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种活动的深远意义,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
雷锋学校的出现,是党和人民推进学雷锋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学雷锋活动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社会实践,持续释放着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功效。人们创造了学雷锋小组、学雷锋纪念日、学雷锋小分队、基地共建共育等载体,此后又增添了全民文明礼貌月、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立足岗位学雷锋等育人形式。
由此可见,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实际上已经播下雷锋学校的种子,此后的学雷锋活动,按照毛泽东和后继者培育一代新人的战略安排,在创新许多育人形式之后,终于找到一种模式,即整合学雷锋活动育人资源,有效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充分遵循榜样育人的特色和规律,兼顾中小学生成长的利益需求和心理特征,将榜样的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的感知过程严丝合缝地对接。
于是,雷锋学校在诸多用雷锋精神育人形式中固定下来,形成模式样本。雷锋学校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所蕴含的培育一代新人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对象化的必然结果。
在目前可以检索到的文献中,最早肯定雷锋学校做法,将其经验化推广的,是1963年时任辽宁省副省长、我国著名教育家车向忱的《关于辽宁省中小学“学习雷锋”的情况和意见》调查报告。
真正使抚顺市雷锋小学做法具有全国性样本意义,在全国推广开来,是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转发雷锋小学《坚持用雷锋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经验材料的通知。这个文件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雷锋学校或者说雷锋式的学校,就是在学雷锋活动历史中产生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学雷锋题词思想所蕴含的育人谋略和智慧, 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特色教育模式,意义不仅在于实实在在落实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更在于创造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实现机制意义,富有中国理想、中国气派的学校特色教育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