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学校的文化母本与形式创新
雷锋学校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最初都是从活动开始,譬如,“三件宝”“续写雷锋日记”等。尽管这些活动深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它所具有的偶发性、不确定性,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影响了教育效果。因而迫切需要有适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比较全面、系统、层层深入的雷锋课程读本来统筹,陪伴青少年一起走过知雷锋、懂雷锋、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认知路途。雷锋精神育人课程校本教材呼之欲出。
全国各地的雷锋学校,几乎都有一本自己编创的雷锋精神育人课程校本教材。这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渐积累、打磨而成的。较早的版本有长沙市雷锋学校的《学雷锋全程教育读本》(2002 年1 1 月内部)和抚顺市雷锋小学的《成长》(2004年2月正式出版)。
雷锋精神课程读本是雷锋学校特色教育的基础。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的优秀文化,集中了时代的精神元素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些资源是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课程读本是在正确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基于对学校办学宗旨、学生学习需要、社区资源特色、教师群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整合这些育人资源而进行的课程开发。
雷锋精神育人课程校本教材,是雷锋学校的文化母本,其他的教育实践都是文化母本的逻辑展开。
文化母本从抽象向形象的外延,便是所有雷锋学校共同拥有的,散发浓郁雷锋文化芬芳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沙市雷锋中学、邓州市雷锋中学的校园雷锋雕塑、雷锋展室、雷锋图书角成为陶冶净化师生的心灵花园。
文化母本由静态变为动态,雷锋学校创新了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长沙高新区雷锋第二小学将学雷锋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相结合,设计了8个方面48个主题的队活动,一改单纯灌输式的德育方法,使抽象的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和充实。
文化母本由软性向刚性固化,建立完善保障雷锋精神融入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石家庄市雷锋小学突出学雷锋、传承红色经典的要求,把雷锋文化传承传播和制度结合起来,总结完善了独具特色的“八八六三”管理模式,充分体现雷锋精神的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保证雷锋学校正确的政治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