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秘书林克撰写的《回忆毛泽东同志为学习雷锋题词经过》,是唯一记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为雷锋题词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一些细节。这份文稿极其珍贵。
然而,这篇文稿的撰写过程,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1988:缘起
1988年年秋末,纪敏担任抚顺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以后,意识到一直萦绕心头的一件事终于可以操作了。全国地方学雷锋活动的源头就在抚顺,具体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的望花区,然而,有关史料却没有做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于是,纪敏开始对这件事进行追踪。
第一个逻辑环节:拜访佟希文、李健羽、陈广生
纪敏先找到了已离休的住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里的佟希文、李健羽、陈广生。陈广生介绍当年部队举办雷锋展室的时候,时任抚顺团市委书记宋廷章推动雷锋展览由部队营房走向全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逻辑环节:拜访宋廷章
于是,循着这一线索,纪敏赶赴沈阳。辗转多时,终于在辽宁省总工会会客室,拜访到曾担任省总工会副主席、现已离休的宋廷章。50年代初期,宋廷章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蒋南翔的秘书。后来,下派到抚顺团市委,先是担任宣传部长,后任书记。
宋廷章讲述当年团市委开展学雷锋活动情况时,非常动情,席间提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前任总编邢方群和他很熟,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最先在《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专辑刊登的。建议纪敏可以去北京找找邢方群,问问是否知道一些内情。他还提供了邢方群住宅的电话号码。纪敏喜出望外,决定去北京找邢方群。
第三个逻辑环节:拜访邢方群
1990年8月,由于有宋廷章的引荐,纪敏顺利见到邢方群老主编。邢老兴致勃勃介绍《中国青年》杂志请求毛主席题词的来龙去脉。
听完介绍后,纪敏又进一步询问“当年,毛主席为什么只写‘向雷锋同志学习’,而不写向雷锋学习什么呢”,邢方群回答说“这个问题,我就说不清楚了。你想问个究竟,最好去找当年毛主席的秘书林克。林克同志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我有他住宅电话。你同他联系看看。”
第四个逻辑环节:拜访林克
林克是江苏省常州人,1925年11月2日生,1949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校长是美国驻南京国民政府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9年北平解放前,林克就在学校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北平解放后不久,林克被新华总社国际部录用为该社记者、英文翻译、编辑组长。1954年秋,毛泽东提出要学习英文,经当时中宣部副部长吴冷西审核,推荐给毛泽东任英语秘书。自1954年秋,到1966年7月文革初始,林克一直在毛泽东办公室工作,不单教毛泽东学习英文,还负责每天向毛泽东汇总简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兼处理办公室文电来往、资料管理等日常事务。1970年至1979年,林克又回到新华社总社国际部工作。之后,到1986年,林克被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达国家经济研究室主任。
回到新华总社招待所住处,纪敏便按照邢方群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给林克家挂通了电话。恰好,接听电话的正是林克本人。纪敏先很客气地作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一再重复从邢方群那里获知林克同志是当年毛主席为学雷锋写题词的第一见证人,很想登门拜访,请林克同志能把这段极其珍贵的史实过程翔实记录下来。
林克用微弱声音回答,“很抱歉,实在对不起,目前我还不能接待您。因为我患肺癌,有一叶肺已经切去了三分之一。刚做完肺切除大手术不久,前天才办理出院回到家里,大夫让我安心静养,约我写文章恐怕是不行了。”
听了林克的回话,纪敏很心痛,又一时不知所措。当时林克在电话里一再重复“好吧,就这样吧。我支持你们编辑出版这本书,只是我现在无能为力……”纪敏发觉林克要马上撂电话,情急之中,歉疚地对他说道“林老,真对不起您,打搅您休息了。只怪我当了多年新闻记者,养成一个怪毛病,只要盯住了某一位采访对象,就会紧追不舍……”
林克忽然好像精神振奋了一下,插话追问“您是哪家报社的记者”纪敏照实回答“60年代,我曾是新华社记者。”林克追问“60年代,我也是新华社记者,我怎么不认识你”
纪敏回答“当年,我是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业组的记者。分社社长是奋变,浙江省人,他是延安时期的‘老新华’,副社长……”林克又插话说“噢原来我们俩是一家人。当年我在新华总社国际总部工作,后因工作需要,才调到毛主席办公室。”
纪敏也兴奋起来,说“难怪林老您不认识我。您是总社国际部编委会直属下的一位业务骨干,我是总杜国内部编委会下属的一个省分社,又下属的一个工业组里的小人物。”林克说,“说真格的,目前我身体状况确实不好。这样吧,让我试试看。您提出的要求,我已经听明白了。我若能写,就把稿子直接寄给你。你也不要再来了。若写不出来请您也别责怪我。现在,我确定有困难。”
纪敏回到抚顺以后,又给林克写了一封信,向他表达感谢和问候之意,并请他务必注意保重身体。只要感觉身体还可以,就顺手写上一小段千万不要写得过久,累坏了身体。还提出不要轻易放过主席题词每一个有关的重要情节和细节,包括毛主席住室的内外环境、工作习惯等等。
圆满:珍贵史料传世
信寄走大约10来天之后,就接到了林克的回信。信中是林克亲笔写的一篇《回忆毛泽东同志为学习雷锋题词经过》的稿子。字迹工整,清晰、大方,文章结构严密,文字通顺流畅,有关的细节都一一记录下来了,大约有2400多字。
林克的文稿开头是这样写的“1990年8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抚顺市委员会文史办公室主任纪敏同志写给我一封信,要我写一份毛主席为学习雷锋题词详细经过的资料,因为请毛主席题词这件事当时是我经办的。由于自1963年3月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27个年头,要回忆起当时的全部细节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尽我所能仔细地追述当时的题词经过,来完成纪敏同志的嘱托。”下面是文稿正文。
这篇珍贵的史料《回忆毛泽东同志为学习雷锋题词经过》,收录在抚顺政协编撰的《回顾学雷锋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史料专辑。
《回顾学雷锋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于1991年2月,由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专辑出版后,纪敏又给林克写了信,并寄去了样书和稿酬。
199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林克署名文章《回忆毛泽东同志为学习雷锋题词经过》。
1996年12月,林克在北京病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