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
引子
雷锋,生于1940年。
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
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50年间,中国发生着巨大变革。雷锋精神被广为传颂,但也经历了质疑和漠然。而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们选择了坚守和弘扬。
(音乐起) 记忆与传承
记忆,过滤和沉淀生命的存在
传承,加厚和垫高信仰的价值
与雷锋同行,向着太阳出发——
(主持人上)
主持人: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会有许多带着感情涟漪的美好回忆,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它就像月光下宁静的荷香,又像轻抚湖面的微风,撩动你的心弦,不能忘却的人和事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
【屏幕投映】 第一乐章: 无法忘却的记忆
雷锋这个温暖最持久的名字,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永远荡漾的涟漪,他用爱与忠诚熔铸民族精神的图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记忆雷锋,实际是铭记共和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雷锋也是记忆我们怎样成长。
(第一小节)
主持人:
然而,朋友,你了解雷锋的青春记忆吗?你可知道在雷锋的记忆深处,那一片永远盛开着的红花草吗?
【屏幕投映】 灿烂的红花草
——那是一种南方特有的大片生长在稻田里的植物,人们叫它红花草。春天红花草盛开的时候,远远看去红彤彤的宛若一片花海。
雷锋喜欢红花草,每当红花草盛开的时候,雷锋总要到到田野里观赏这种美景。他还采一些回来,养在盛水的小玻璃瓶里。雷锋在县委当公务员时住的宿舍窗台上,常常摆着用玻璃瓶插着的红花草,熟悉雷锋的人都说雷锋的品格就象红花草一样,不求索取,乐观向上。
说到雷锋喜欢兰花草,必然要提到一个人,他是雷锋在湖南工作时的一个学习榜样,用现在的语汇表述,就叫青春偶像。
请看大屏幕:
【屏幕投映】 冯健印象
【画外音】
雷锋于1956年初冬,在当年的县委书记张兴玉家中初识冯健的。因为冯健是全省有名的模范“养猪姑娘”,三次进京见过伟大领袖毛主席,因而成为雷锋最崇拜、最敬慕的先进人物。冯健比雷锋年长三岁,所以雷锋称她为“冯姐”,俩人志趣相投以“姐弟”相称。
1958年9月,冯健被省里保送去省农学院读书,雷锋特地赶到她家里送行。离别前冯健送给雷锋一张照片。雷锋参军后,于1961 年夏天送给冯健一张擦车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写有赠言 :“冯健姐姐 :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雷锋,1961年6月4日”。
冯健大姐与雷锋互相赠送的照片
(主持人上)
主持人:
有请冯健大姐。
(冯健上)
主持人 :冯健大姐,欢迎您来到活动现场,人们都说您是当年雷锋的偶像。
冯 健 :我各个方面都非常平常,确实是很平常的。说“偶像”,我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主持人 :那您就跟我说一说您印象中 17 岁的雷锋是什么样子的吧。
冯 健 :我跟雷锋是同乡,那个时候,是1956年,雷锋调到县里面工作。在张兴玉家里认识的,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雷锋”,叫雷正兴。我比他大3岁,所以他就一直叫我冯健姐姐或是健姐。在雷锋去世之前,6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往。这半个世纪在我心中,雷锋的形象,用一句话来概括 :雷锋是个好人、是个大好人。
主持人 :您不仅把雷锋留在您的印象当中,还用书籍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把书送给北京的大学生。那在赠书的过程中,给北京大学生们以及全国的青年说一句寄语吧。
冯 健 :虽然过了半个世纪,雷锋的印象在我的脑子里是相当鲜明的,我觉得雷锋是好人,他有火一样的真挚热情,有坚定的信念,有崇高的理想,他热爱我们的共产党,热爱毛主席,他就是真善美。他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生活的人,他走到哪里他就好事做到哪里,就把爱心献到哪里。这就是我心目当中的雷锋。雷锋的事迹很多,要把他的这些事迹都说出来,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主持人:您曾经是雷锋的榜样,后来雷锋又成了您的榜样。冯大姐时刻不忘自己是雷锋故乡人,用自己的一生传承着雷锋精神,书写雷锋没有写完的故事。
大姐准备了几年时间完成了一本书《雷锋》,今天,她要把这本书送给北京的大学生们。
【赠书】
主持人:谢谢冯健大姐
【待续】
《记忆与传承》主创团队
总策划:陶 克 翟元斌
总撰稿:翟元斌
总导演:翟元斌
视觉技术支持:李鹏 任康
顾 问:于永波 黄书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