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经典浸润生命 校园静待花开——有关建设书香校园的思考
    详细内容

    经典浸润生命 校园静待花开——有关建设书香校园的思考

    时间:2022-09-01     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阳光学校 贺芳)【原创】   阅读

    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的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 5%。所以在以帮助学生“立身、立学”为根本目的的现代教育中,“读书”就更应该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时间内容之一,建设书香校园,就成为我们为学生创建的一个文化乐园。

    一、书香校园的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师生凝聚力、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

    书香校园是通过创建阅读资源和环境,开展普遍的阅读活动,提高学校师生阅读率,培养师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陶冶师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推进学习型团队的一种校园文化。

    二、创建书香校园的意义

    (一)读书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了“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目标。在各发达国家,阅读被认为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的非常重要的标志,阅读也是未来学习的一种主要模式之一。我国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列为培养目标之一。

    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电视、网络、游戏机、手机等听觉和视觉方面的信息铺天盖地蜂拥而至,孩子们的眼睛、心思、时间都被这些非文本的媒体吸引,有的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你也许拥有,

    多不胜数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

    一笼笼的金银。

    可是你永远比不上我富有——

    因为我拥有,

    一位读书给我听的母亲……”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施特里格兰曾经写下了关于读书的经典诗句。有一位能陪孩子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的母亲是多么令孩子骄傲的事情,可我们现在所面临现状是很多家长宁愿拿着钱去玩一场麻将,或者领着孩子去吃“德克士”,却从来没有领着孩子进书店、去图书馆的意识,更别说抽时间陪孩子读书了,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几乎成了读书的赤贫区。怎样让孩子少一些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多一些冷静与思考?怎样让孩子从虚幻的网络世界和让人思维懒惰的电视中走出来?读书就显的尤为重要。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成功的阅读,是学生“身临其境、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的一种学习状态,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做为学校更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成长,让孩子拓展人生视野,让孩子获得心灵和思想的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孩子爱读书了,才能谈得上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二)读书是教师发展的途径

    21世纪的三个显著的特点,用三个词表示就是:速度、变化、危机。与之相对的应该就是:读书、改变、创业。人类进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新世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也许我们还没有大学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一部分早已过时了,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就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加强知识更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我们看到是不少人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师,还是原地踏步,无视社会的发展我行我素埋头吃老本,甚至自从学校毕业以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十几年从没有读过一册书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逐渐成为那种必须凭借教参才能讲课,没有参考答案就不能给学生讲解考试题的人。我们能指望只会抱着教材、教参的教师,培养出有知识、有素养的学生吗?有记者在采访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时,他就曾直言: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不要说和解放前一些“大师级”的中小学教师,如叶圣陶、夏丏尊等相比,就是和“文革”前的教师比,文化素养也是相对较低的。这在教育界和文化界也是毋庸讳言的。看到这段话时,作为一线教师在惭愧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而阅读教育经典,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可以使教师以更广阔的视野,深入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现象、教育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读书可以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同时也让教师拥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三)读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程度才真正代表着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影响人精神成长的书籍”。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的发展。它对于一所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阅读,关注的恰是人的发展。在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中,促进阅读群体(即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书香校园建设的途径

    (一)书香氛围的营造

    书香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涵盖着很大的教育意义。一所有内涵的学校要做到让每一位面墙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有教育,使学生时时感到画的陶冶、书的浸润。使校园书香遍地、花香遍地,让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品德仁爱,学术至上的教师。

        1.环境的布置。

        为了让校园始终弥漫着书香,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布局让走廊、墙壁、教室、草坪、花坛等都会“说话”。

        如外地许多学校的校园设计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氛围。有班级文化墙、走廊文化墙、楼梯文化墙、地面文化砖等。楼梯的墙上是成语故事系列、世界遗产系列等;公共场所的桌子上几乎都有图案文字,有地图、棋盘等;还有“中国历届朝代简介”、“火柴盒贴画”等等。教学楼的廊柱上、墙壁上处处是以读书为内容的良言佳句和书画作品,引领学生走进书的海洋;教学楼前彩色电子屏(古诗欣赏、百科知识、每日英语等等)中的宣传标语,也在鼓励学生热爱读书、追寻美丽上下功夫;学校的“影响世界100人”专栏,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这些“名人”,思考这些“名人”的成功与失败。

        2.氛围的创设。

        学校除了在校园的设计上要营造“书”的环境,在行为的引领上更要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如一些学校的每天早上20分钟的“早读”课,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地看书,不能做其它事情。每班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读书。学校的橱窗里、教室的“班级文化墙”中还定期开设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的专栏,进行课外阅读的宣传和成果展示。学校在每个班级建立起班级图书角,并让学生起上创意性的名字,体现班级特色,建立班级阅读文化。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古诗经典诵读”,由一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背诵一篇或一段经典古诗。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辟“网上图书室”、“读书论坛”、“图书推荐”等栏目,让学生不仅自己阅读,也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进行交流共享。这种软环境的建设是书香校园的核心,更能有效激励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让学校成为一个大图书馆,让图书信手拈来,让文化无处不在!

        (二)读书活动的引领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从广意上讲,人为完成某一目标而产生的行动都是活动。这里所说的读书活动,是指学校特别设计的读书活动。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离不开活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同样要靠活动来引领。学校每学期可举办一次读书月活动。在读书月活动期间,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争做“书香家庭”的主题班会、向家长发出“共创书香家庭”的倡议,国旗下经典诵读(各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全年级师生全体参与)、国学大舞台(以诵、演、说、唱等各种形式表达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与感悟,以家庭为单位,分年段开展竞赛活动)、古诗文考级、诵读汇报(内容为精典美文、自创美文皆可,形式:以组合为单位进行。首先在本年级进行预赛选拔,每个年级选拔出二个诵读组合参加汇报演出,预赛时间由本年级自定)、书香作品展评(内容:优秀读书手抄报、优秀阅读卡、优秀书签等,形式不限,与读书活动有关就行)、现场作文大赛、日有所诵(内容:选择精美诗文朗诵,每天中午午休后以班为单位选派若干名学生到电视台朗诵。每天一个班级。形式力求多样,并请各班进行评分。评选最优班级六名,进行表彰)、争创书香家庭活动。又如班级或同年级可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童话,讲故事”、“亲子读书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重要,感受书香的温馨,感受书籍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快乐与幸福”。

    学校也可以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学校要向教师推荐教育名著和教育杂志,鼓励教师写读书笔记,每年举办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分享交流会,将学习中的心得与感悟和大家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不断产生思想的火化,有助于教师形成乐学乐教的良好局面,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阅读课程的构建

        1.合理安排校内课外阅读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有时间读课外书、有效读课外书,可以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的时间和中午休息间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吟诵时间,语文教师陪同读书,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每两周,学校在各班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

    教师通过看、想、说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带领学生品味书中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体验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文中人物的经历,逐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学校还可以创新课堂阅读教学,重构阅读教学课型。如读物推荐课、读前指导课、学生自主阅读课、读后汇报交流课。

    3. 积极建设校本阅读课程。

    开发学校的校本阅读课程是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校本阅读课程的建设应以学科文化阅读、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为主要领域。如,很多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材料编写课程,根据《古诗文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国学,确定学生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和数量,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和篇幅推荐给学生,并将这些材料节选编成校本教材,都是很好的尝试。要树立凡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都是教材的思想。学校把读书与听、说、写、编、画、演、做、想象相结合,逐步建构自己的阅读课程体系,编制辅助儿童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校本阅读教材。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

        建立师生读书评价制度是推进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制度保障。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学校应探索各种评价方式,加强对阅读情况及各类活动的检查、评比与考核,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例如:

    (1) 文本评价——读书引导量表

    (2) (2)排行榜评价——班级读书排行榜

    (3) (3)活动评价——展示类活动评比

    如文本展示、制作展示、表演展示、诵读展示等;交流类活动评比,如故事会、演讲赛(包括教师)、辩论赛、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包括教师)等;专题比赛类,如现场作文大赛、速读大赛、童话创编大赛、课本剧创编大赛、古诗文考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评比类:书香少年评比、书香家庭评比、书香班级评比、阅读小博士评比、教师的读书笔记评比等。

    四、启示与思考

    中国教师普遍不读书或读书少,除了与社会风气和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关,我认为教师的读书时间除了被大量的备课时间、大量批改机械重复的作业时间以及应付大量的检查验收占用外,更关键的还是愿不愿意去读,是否有动力去读书的问题,就像网上有人曾幽默的说过:“酒鬼总有时间喝酒,书虫总会挤时间看书。”要想实现师生大阅读,就尽量给教师营造没有大量繁琐的备课要求,更没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行政检查的良好环境。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考虑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教学时间、培训时间和学生的读书时间、活动时间、学习时间,重视抓学校特色,提教学质量,育教师队伍,让学校变成纯粹的研究教学,培养孩子的地方。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在徜徉书海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读书的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

    让孩子倾听花开的声音,让校园浸润高雅的氛围,让生命洋溢书香的魅力,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阳光学校  贺芳)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