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举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途径专题讲座教育文摘周报9月24日四川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体会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何等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也非常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能常常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因为,朗读能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那我们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又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来表达情感呢?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举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途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导主任陶东海主持,罗兵主讲,全体教师参加讲座。
本次讲座主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途径”。讲座分为六个方面。 理解文本。我们说,朗读要读出自己的理解,那么首先得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文本理解是学生朗读的基础及前提。理解文本,对第二学段来说,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和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在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过程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追问。当指名让学生读一段话或某一句话后,教师及时追问:你为什么把这个词读得这样重呀?或者,你为什么用这样轻或这样重的语气读呢?通过你的读,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等等,这样,通过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之所以这样读,是因为我有这样的理解,是要表达这样的情感。 可以这样说,个性化的朗读,是在个性化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个性化的理解才有个性化的朗读。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仅仅是朗读的外在形式,并非最终目的。 教师评价。当学生朗读后,教师可以饱含感情地说: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仿佛走进了……或者这样说:啊,我听到了你的快乐!听了你的朗读,我也想……如果学生读得平淡,没自己的感觉,那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哎,书上写得这样美,可我却不能从平日你的朗读中感到它的美,你能再读一次吗?或者:我们怎么没觉得你很高兴呢?再高兴一点,行吗?再试试?也可以: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已经打动你的心,你能将你对主人公的同情,通过你的声音传递给我们吗? 教师这样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我的朗读,就是要把我的理解表达出来,把我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还会进一步琢磨:我该怎么样读才能表达我的感受和理解呢?学生也就经历了“深入理解——个性朗读——加深理解”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评价。这里的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也许开始时,学生不会评价,只能从“声音响不响亮、字音准不准确、加字漏字没有”等很浅层次去评价。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做得好,那就是很好的示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帮助,并经常训练,时间长一点后,学生就很会评价了。能评价他人了,那么,他也就知道了朗读要有自己的体验,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朗读。我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一课时,在引导理解学习2-4自然段后,一个学生朗读了后,自我评价说:通过对这三段的话的理解,当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闻到了各种秋天的好闻的味道,看见了冬天来临前动物们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了秋天的颜色美、味儿美、声音美,所以,我读得激情高昂。 教师范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教师对文章理解很深刻,又有良好的语感,那么,我们充满感情更加个性魅力的朗读,一定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朗读得非常好的老师,他班学生的朗读一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多练朗读,努力做到:字正腔圆、情感丰富。 不管语文教学怎样改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的能力培养,必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与加强的一大方面,没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也就谈不上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们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平时在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朗读过程中,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冒从而真正达到“有感情”地读,朗读能力也在读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学会倾听。倾听是语文能力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朗读指导中,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朗读。倾听,可能从他人的朗读中揣摩、感悟,从而反思、修正、提升自己的朗读。可以听同学的朗读,听老师的朗读,也可以在课外多听听播音员等专业人士的读,上网到聊天室听听他人的朗读。这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罗兵在讲座结束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的朗读水平,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讲座结束后,校长包尔斌就罗兵的讲座进行点评,他说,我有幸听了罗兵校长的讲座,如沐春风,收获很多。罗兵校长的讲座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流程清晰,匠心独具。他指出,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各位老师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培养语感。朗读要有自己的体验,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朗读,要充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要抓住“切入点”,做好教学环节,创设体验点,深入理解文本。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老师们表示:听了罗兵校长的讲座,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新理念运用到新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实,有效,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王德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