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念好整合三字诀 建设服务新高地 ——巴州区曾口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优秀实践案例
    详细内容

    念好整合三字诀 建设服务新高地 ——巴州区曾口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优秀实践案例

          近年来,“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切实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中心小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将课后服务课程纳入学校“四质工程”建设总规划,形成由融通性的学科拓展课程和特色化的兴趣特长课程组成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从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一、整合教学设施。农村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有利于学校增强资源效益和育人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素质提升,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曾口小学利用乡村少年宫优质硬件资源与课后服务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学校依托少年宫现优质硬件资源,开设了国学、篮球、足球、音乐、美术、乒乓球、葫芦丝、书法等多个课后服务兴趣小组。

     

    图片1.png

    图片2.png

          1. 活动项目整合。学校将少年宫资源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项目相融合,一是组织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等国学类活动,做到“以读养德”;二是组织开展乐器、美术、书画、等技能类活动,做到“以技促能”;三是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音乐、书法、乐器、球类等文体类活动,做到“以乐促智”。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2. 场地资源整合。学校利用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场地资源相融合,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各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等,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必要场所和器材、设施支撑。

    图片6.png

           3. 活动机制整合。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组织方式相融合,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统筹组织实施;发挥学校少年宫场地、资源等优势,组织开展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学校少年宫阵地缺乏人员管理,学校课后服务缺少活动项目,双方有机融合,使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少年宫、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图片7.png

          乡村少年宫内的课后服务无疑是学生最期待、最喜爱的了,而少年宫也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素质技能培训阵地、实践能力提高阵地。教学设施的整合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整合教师资源。为全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曾口小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一方面利用本校课后服务师资,充分发挥学校在职教师特长,通过自选课后服务小组等形式实现“一专多能”师资共享;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退休教师、民间艺人等担任课后服务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主力军,提供丰富的兴趣课服务,深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文体骨干、退休教师、民间艺人是有力补充,提供个性化拓展服务,双方各自发挥所长,相互激荡而产生新动能,形成良性的生长态势。“内外结合”的方式直接减轻校内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也有利于完善课后服务的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质量的高需求。

    图片8.png

          三、整合活动时间。合理的时间安排,是高质量的保证。学校将每天的课后服务安排在下午第三四节,每节服务课时60分钟,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一周共10个服务课时,其中5个课时用于本班文化类学科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剩下的5个课时则交由学科教师开展趣味活动和艺体教师开展特长培训。每周8个课时由教师走课,2个课时由学生走班,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图片9.png

          1. 固定主题,教师服务到班。在班级不变、课表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走进各班教室开展教学。为便于统筹安排和督导管理,教导处将课后服务安排课表化,每班每周6个课时为文化类学科课程,由教师走课到班,服务到班。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三到六年级以激发学习欲望、专项技能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为主。组织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教师更加注重个性化辅导、点拨指导、生生互助,帮助学困生答疑解惑,给予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拓展。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多参与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的作业,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图片10.png

          2.巧设兴趣,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年级每周固定4个时段为兴趣活动课。学校在本校教师发挥特长参与的基础上引进了校外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退休教师、民间艺人进校服务。全校开设了10余个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兴趣小组,种类齐全的活动小组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一个兴趣小组。各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学习提高为目的,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自我提升的空间和特长展示的舞台。

          活动时间的整合,让每天的课后服务都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作业在校全部完成;保证无法学生享有高效、充实、快乐的课后服务;保证学生回家后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进行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

          课后服务实施以来,曾口小学通过念好整合三字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学生个个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建设服务新高地,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源:巴州区曾口镇中心小学校)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