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旧厂房华丽转身,变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时间:2022-10-28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老式的磁性大喇叭播放着具有年代感的歌曲,创意新颖的“工业风·技校情”主题文化公园旁,焊花伴随着“滋滋”的声音肆意飞舞,叉车行进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校企融合产业园,曾经老旧的废弃厂房焕发勃勃生机,变成焕然一新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吸引了众多青年返乡培训,学习新技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年来,为了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推动人民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让更多的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灵宝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灵宝市十四届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划拨原东方辅机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旧厂房,拨付300万元专项经费将老旧厂房改造为校企融合产业园,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让设备早日投入使用,多措并举做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民生工程,通过培训、考证、就业,实现群众增收。 因地制宜,废弃厂房华丽转身为产教融合园,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落地生根 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园区的设计和规划,按照以旧修旧、整旧如新的原则,改建成校企融合产业园及“工业风· 基地建成后,累计完成了保育师、育婴员、焊工、维修电工、叉车司机等9个工种3600人次的技能培训和6200人次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豫通驾校、新华书屋、华数工业机器人等6家校企合作企业也顺利入驻园内,产教融合,多元办学焕发勃勃生机,助力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特别是图书馆、艺馨苑、康养培训基地等功能实训室面向社会开放,80年代的工业文化风格及精良的实训设备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目前该园区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的技能体验打卡地,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为全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订单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实现“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持证就业无缝衔接 “在后疫情时代,能凭借一技之长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真是感谢在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培训考证的这段经历……”家住三门峡市灵宝市岳渡小区的龚建运,现任江苏省台达物流有限公司现场主管,企业包吃住的同时,他还享受着单人单间、月薪近万元的待遇。在该校校企融合产业园中,叉车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有力推动了叉车司机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培训特色品牌打造,为城乡劳动者量身打造了一个新职业—“灵宝叉车工”,也是为地方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而打造的新工种。该工种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针对叉车就业岗位比较分散的特点,学校建立了“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就业”的创新模式,先后与上海新东方、芜湖市人社局就业中心等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上汽安吉物流、郑州风神物流及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保证学员培训后100%就业,月薪 6000 元以上;同时带动灵宝市以及周边县市贫困人口学习、就业 3400 余人,其中贫困人口500 余人次,达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该校还依托“灵宝叉车工”这个卓有成效的地方特色劳务输出新品牌,持续引领和带动“金城美容师”“金城面点师”等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的培养,使“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学员实现培训、持证、就业无缝衔接。 开放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技能新磁场,让技工学校引领区域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开花结果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学水平,增强了技工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该校拥有专业实训基地58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6个。 学校先后承担三门峡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培训及考试、灵宝市“万名党员进党校”(农村党员技能)培训、灵宝市无人机技能培训、灵宝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大规模赛事及技能培训工作20余次,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同时,灵宝市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灵宝市无人机技能培训中心、灵宝小吃培训中心、灵宝叉车工培训基地、灵宝市创业孵化中心、灵宝市青年之家等相继落户该校。项目建设最终将各类资源优化整合,实现了区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造福区域群众,引领技能新风尚。 近年来,该校相继承担各级各类培训5万余人。目前,该校已经成为三门峡市周边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各行业部门的技能大赛基地、社会各届人士的技能等级认定中心,为河南省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