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探究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安全教育被提到了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来说,应当予以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通过家校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适地学习与实践。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践行安全教育。 一、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作为教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安全知识讲解教育及对学生安全行为引导,特别是农村教师需要对农村环境下的学生安全理论知 譬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首先,暑期在炎热的夏季。这个季节很多孩子喜欢到河边、水里进行嬉戏、打闹。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水域较多且没有安全保障措施。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 此外,对于暑期安全的教育来说,除了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外,教师还需要加强交通安全、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告知学生遇到陌生人应当存在警惕之心,不应当吃陌生人的东西、上陌生人的车,不搭乘三无车、超载车、农用车、摩托车等,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学生了解到基本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危险。 二、家长细心监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只有将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转化成行动,将行动转化成习惯,安全意识就根深蒂固了,一生都不会忘。家长所担任的责任便是在对孩子细心呵护的同时,对孩子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将安全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实践中。 家长在日常生活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当学生想要去危险的水域玩耍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阻止,并且告知学生“不能够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去水域旁玩耍”“谁是危险的”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 学生家长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互动中,应当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告知学生“陌生人敲门是不能开的”“不能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等常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对镇子上或是村子里亲戚邻居都是熟悉识的,往往比较信任,警惕性比较低,此时,家长应告诉孩子不管遇到陌生人还是熟识的人,都应当提高警惕,因为学生的伤害事故大部分都是熟悉的人造成的。 三、切合学生心理,让学生自愿、主动接受。 不管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督与纠正,都应当在结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上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主动接受,进一步促使家校共育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 教师和家长想要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时,首先,应当通过充足的交流与互动,来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交流、观看视频、讲解案例等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告知学生有关于安全防范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有趣、有益、有效;课下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你是怎样看待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的”“在家里遇到火灾你会怎么办”“你会游泳吗”等这样聊天式的交流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放下戒心。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的意见,这样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更加融洽,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实践。 在家校合作视域下展开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究,一方面是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够使得家长、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以此来使得学生在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收获到更多的安全知识以及技能。(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程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