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弘扬孝文化传统 尽展水文化风采 —记四川省级重点小流域毛河第一村龙安村
    详细内容

    弘扬孝文化传统 尽展水文化风采 —记四川省级重点小流域毛河第一村龙安村

    图片1.png

           “我从2018年开始担任巡河保洁员,天长日久每天巡河两次以上,每次步行2公里以上,大热天不偷懒,大冷天不等闲,主要是捡拾岸上白色垃圾,清除河道漂浮垃圾和淤积污泥以及障碍物,必要时蹲点守候重点污染源,劝阻制止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向群众宣传河长制重大意义,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各级河长!”3月13日,在毛河发源地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龙安村五组段,正在挥动镰刀清除河道竹丫以及淤积垃圾的巡河保洁员岳品良告诉我们。

           龙安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西北边缘部,有彭山的“小西藏”之称,是1700多年前晋朝大文学家、汉中太守、《陈情表》作者李密的故乡,是远近闻明的忠孝之乡。也是岷江支流毛河发源地,素有“毛河之源、李密故里”的美称。村两委依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龙门寺传承“孝文化”阵地,近几年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六无平安村、省级传统古村落、市级文明村、市级环境十佳村,市级森林村庄、市级七无平安村、市级四好村。

           省级重点小流域毛河从村内龚家扁、陈大塘起源,龙安村段全长13公里。流经水域有支沟、斗渠、毛渠15条,水库和山坪塘42口,石河堰18处。村两委以弘扬孝文化传统,尽展水文化风采为指引,融合孝、水文化于一体,持续推进两种文化发展,相得益彰。

           龙安村从2016年实施河长制以来,建立了以村支书为河长、村主任为督察员,各村民组长为沟、渠、塘、堰长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督导巡河、考评考核等规章制度,制定了河湖管理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创新村干部包组包段,组干部包点包户,邻居农户爱河护河结对监督帮扶。狠抓源头污染治理,铁面关停违法违规养殖8处,确保畜禽水产养殖达标排放,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搜集转运处理体系,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减农药、化肥施用量,设置定点搜集转运处理农业废弃物2处,铁腕禁烧秸秆,推进秸秆还肥还田。建立河道漂浮垃圾拦截打捞点5个,落实专职常态巡河保洁员2人,每处小微水体至少一名爱河护河志愿者业余巡查保洁员,确保河湖水面堤岸干净整洁。坚持冬春清河行动,扎实抓好“清淤除污清四乱”推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建设倒灌堰等水文化景观节点2处,绿化美化水域生态岸线6公里。全村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以前生猪等畜禽粪污直排河湖,鸭、鹅满河游,河湖漂浮垃圾成片的状况消失了,河湖沟渠黑臭水体彻底消除了,生活垃圾乱扔乱放乱堆的现象没有了,岸绿水清景美常态化了。

    图片4.png

           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山村,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63·6%,高于全区(38%25·6个百分点。多方式,多样化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活动,立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高度境界,以学校、家庭、院坝会为阵地,广泛宣传孝文化,让“百善孝为先”理念深入人心,持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尊老敬老爱老优秀家庭和先进个人”活动,积极开展为老人义务理发、义务挑水、义务陪伴活动,让父老祖辈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身心愉快,生活安好,用上干净水,吃上卫生水,在绿色生态环境中宦养天年。过去打骂老人的事绝迹了,虐待老人的事没有了,吃不饱穿不暖的老人找不到了,起而代之的是浓郁的尊老、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孝文化得以继承弘扬。(彭山区河长办刘晨、公义镇李曹宇 图文)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