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招生就业 >>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开展思路
    详细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开展思路

          

    摘要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新课标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新课标对体育课做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许多新的词汇和新的方法,需要老师们进行思考,对自身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等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其不足,制定一些有效整改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课程   发展现状  开展思路

          一.新课标的要求解读

          新课标有四新视角,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四大变化,第一是指导思想的变化,要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提出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这个要求就不仅是单纯的体育锻炼了,它的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点是基本理念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新课标的重中之重,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最后一点是课程目标的变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体育品德。基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就本地方一些学校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研究。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现状

         新课标从颁布到真正课堂上的实施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新课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精力进行一步步的摸索。每一年都提出了新要求,上传下达需要时间、人力、和物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地方就会出现差异。因为地域的不同,教学资源的不同,师资力量的不同,最直观的具体到学校规模,场地大小,学生多少,教师队伍素养不一等各方面,新课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发展情况不一样,新课标在体育课中的渗透情况更是不一样。

          新课标的学习到底透不透彻,从哪些方面去学习,从哪些方面去理解,怎么在课程上运用,也是一个问题。每位老师的技术水平也不近相同,教师怎么去运用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排除其他因素,单从课堂教学来看,需要我们学习的部分就有很多。课堂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最直观的。一节体育课如何去上,它是有一定标准的。一百节课就会有一百种教学形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三.在新课标要求下体育课如何开展

          第一点是课堂的设计,必须要包含课程的核心素养,其中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具体点就是体育课要锻炼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学生不止是要在课堂上学习直观的动作技术,他还得知道并理解具体动作的意义,老师讲解要清晰明了,学生要学会动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传统的肌肉记忆变成脑力和肌肉记忆结合。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健康行为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因素,通过本节课,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从而使体育锻炼常态化,不仅是课堂中进行锻炼,在校外,在家里,在假期,学生也会自觉锻炼。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以前一直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形容的就是比赛品德,体育精神是永不服输和永不放弃。对于小学来讲,更是体育品德的良好培养期。通过课堂中的小游戏,教会学生同学间要互帮互助。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老师更有耐心的去讲,去教 ,教书和育人缺一不可。中学生的体育课堂更多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再难的动作技术,需要更大的恒心,需要永不言败的勇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老师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语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在男生和女生的教学方法上也应具有差异性。

          第二点就是聚焦课堂,新课标所提出的大单元教学,首先,要明白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所谓大单元教学就是对某一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课时安排且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就是单元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掌握专项运动技能,这个与之前的“2+1”要求具有共同点,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和评价的完整体系。这样就避免了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分裂开来,如果第一节课教武术基本套路,第二节课教健美操基本步伐,第三节课又教篮球运球,这样就会使技能学习产生负迁移,学得多,学的杂,不见得是件好事。最后有可能导致学生门门懂,却门门都不精,一样会一点,最后一项体育技能都没有掌握。通过大单元教学能够整合运动技能,不会将技能割裂开来,可以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教授同一个运动技能,把运动技能设计成一个整体内容,进行结构化、阶梯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某一门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完整体验。根据学情分析,小学三四年级就可以进行组合类大单元。小学五六年级可采用单项类大单元小学更多的是运用在韵律操,跳绳之类的组合,小学生根据活泼好动性格,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等实际情况,一节课授课内容也不易过多,并辅助于游戏,效果更佳。针对于初中生采用单项类大单元效果更好,初中面临中考,更需要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一项一项的扎实学习。篮足排的动作技术,根据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跑跳投类技术又可以采用组合型大单元教学。找到学习的共通点,举一反三,这就是有效的正迁移。所有的动作学习都离不开体能,因此,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第三点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把控。课程内容增加到五项,分别是: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根据具体学情将中小学生分为四个水平。水平一的学生为小学一二年级,基本运动技能占比较重,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情,小学一二年级应当以体育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二为小学三四年级,本水平一学期至少要学习一项专项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体能的发展。水平三是五六年级,本水平的学生在发展专项技能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学习专项技能。水平四是七八九年级,本水平的学生应当在提高体能的基础上突出专项技能,能熟练的掌握至少三项专项技能。

          第四点就是关于“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材和实际课程的连贯性,理解教材,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理论一定是联系实际的,光靠书上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全部做出来,所以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就是最好的。动作要讲求时效性,

          例如篮球的投篮动作,十个学生投篮,可能就会出现十个动作,总体动作相同,不必做到一致。在课堂中也要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创造和预设不同的运动条件和运动环境。要运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多运用体育器材,打造学生喜欢的运动环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有三大要素“教会、勤练、常赛”。老师如何教会学生,靠大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掌握技能以后要经常进行练习,循序渐进,学了技能以后还得经常搞比赛。比赛可以是班级内部的小比赛,也可以是班与班之间的联谊赛,可以是校内的田径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广播操比赛等等。学了体育技能,就要运用出去,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快乐,在体育比赛中磨练励志。

          新课标的颁布,是给体育课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到老,学到老,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等五类课程内容,强调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完整学习活动,创设适宜学生的学习情境,注重体能训练,注重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者:冯江(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邹叶(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