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热点聚焦 >>焦点新闻 >> 打造特色警校 擦亮法治品牌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法治校园品牌建设工作综述
    详细内容

    打造特色警校 擦亮法治品牌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法治校园品牌建设工作综述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学校位于南阳市中州西路155号,是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全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省少年军警校总校示范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省平安校园、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中小学校园网示范学校、省书香校园。

    学校从中国梦“人民幸福”的内涵出发,确立了“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形成了“践行规则,奠基幸福”的校训,“团结奋进,成就幸福”的校风,“厚德博学,传播幸福”的教风,“有志有为,创造幸福”的学风,彰显了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和少年交通警察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毗邻南阳火车站、汽车站两站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繁忙的交通压力,催生了“南阳市第十一小学少年交通警察学校”,简称“十一小少年警校”。

    学校以“少年警校”为载体,依法办学,规范治理,逐渐形成了“南阳市第十一小学少年警校”这一响亮的法治文化品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少年警校成为学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护航成长、依法治校、队伍建设、规范办学、协同育人、特色发展等方面的一个最有力的抓手。

    一、品牌创树

    少年警校发展经历了个阶段。第一阶段警民共建。2001年,我校少先队员给时任市长写信反映学校地处交通要道,交通安全隐患极大。经市交警队领导与时任校长商议,于当年12月成立南阳市首家“警民共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第二阶段少年警校。2002年,成立南阳市第一家少年警校,在十一小学门口设立小交警岗,疏导交通,护送学生上学放学南阳市第十一小学小交警女子方队亮相南阳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等大型活动开幕式第三阶段全面推广。全面推开全校皆警,对全体学生进行军警训,创编小交警手势韵律操,推出仿交警制服款的校服。第四阶段深化提升。2016年“融入管理,深化提升”,把少年警校与少先队工作整合,成立“十一小少年警校管理委员会”。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少年警校校本教材,警校特色规则文化形成第五阶段区域推广。2022年,以少年警校为特色成功申报第三批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启动三年提升计划,与学校管理全面融合,并在集团化、一体化学校建立少年警校分校。

    二、与法同行

    少年警校成立后,成为学校推进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法治教育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组织领导到活动筹划、宣传教育,处处都可以投射有少年警校的影子。学校依托少年警校,创新法治教育空间,集合社会资源,整合校本资源,实施“适宜化”法治教育。从最初的交通护导,到安全教育,再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外树立学校形象,对内提升师生素养,少年警校在学校管理、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和提升了警校队伍,促进了学校特色化发展,推进少年警校特色教育迈上更高的平台。

    法治教育与少年警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22年底,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弘扬警校特色  践行活动育人》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德育教育优秀案例。近年来,学校多次被命名为卧龙区依法治校先进校、南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具体做法

    我们坚信法律法规,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是学校具体工作的遵循和指南,又是学校依法治校的依靠和保障。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法治方式解决各种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推动教育内驱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建设平安校园、质量强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一)提升站位,认清法治教育重要性

    学校把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党支部、领导班子学习重点内容,开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四个专题”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普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学校通过法治教育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从“五五”法治到“八五”法治,十一小学少年警校与法治教育相伴而行,学校领导和少年警校都时刻关注着法治教育的动态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学校班子形成统一思想,确定我校“八五”普法教育活动主题为“成长路上,法治同行”,旨在落实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认真制定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教育引导师生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二)强化领导,突出依法治校主体性

    在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为了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我们形成了“一长”管三校工作制度,即: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少年警校的校长、家长学校的校长,便于统筹兼顾学校教育、警校活动开展和家长学校教育三方面的工作,避免活动冲突,形成工作合力。

    我们还随着时代发展,调整学校依法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内容,把法治教育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任务。聘请全国优秀检察官、卧龙区检察院副院长毕冬云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还聘请“冬云工作室”的多名检察官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主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我们还组织了“五老人员”进校园、道德模范进校园、消防支队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全方位的法治教育,让大家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培养师生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能力。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都是参与者,法治教育队伍逐步壮大。

    (三)创新载体,凸显法治教育独特性

    十多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少年警校的校本课程:将校级主题教育的大活动与中小队自主性小活动相结合;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在活动手段方式的运用上,遵循可行性原则,突出“新、趣、情、自”四个字。少年警校不断强化少儿的法治意识、安全素养、文明规范,不断加强学校活动课程建设,不断丰富少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有效发挥特色教育的育人功能。为了深化警校建设,强化规则教育,护航学生成长,2018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主题《平安相伴 幸福起航》的小交警系列校本教材。这套教材荣获南阳市中小学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目前已经推广到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潦河校区、十一小学一体化学校青华四小使用,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色育人方面发挥作用。

    为了不断提升“少年警校”教育的针对性,我亲自主持了省级教科研课题《少年警校管理委员会构建策略研究》,2021年结题并获得省级优秀等级。小交警百人方阵、小交警大型舞蹈《等灯》多次参加南阳市各类比赛表演及两节一会、交通安全日等宣传活动。

    (四)突出重点,讲求法治教育实效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校要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播撒法治种子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法治意识。

    我们主要开展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章制度建设和教育活动。在教师中重点开展师德师风、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风险防控、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学生管理、招生考试、财务制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宣传,营造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重点开展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服务精神、志愿者服务理念、中国梦内涵,争做文明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文明礼仪等。

    在少年警校组织协调下,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法治宣传周”活动,开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知识的法治宣传;并针对学生“口味”,结合季节特点,安排交通警察、民警、法官、安监、消防等部门的专业骨干,到校园开展“点单式”法治学习,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应对校园暴力欺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升法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少年警校还组织开展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反恐怖、反邪教、禁毒、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反诈防骗、防暴力欺凌、防性侵等法治宣传,全面建设法治、平安校园。

    (五)协同配合,构建法治教育全域性

    学校法治教育一长管三校的机制,有助于协同联动,整体发力,实现学校、警校、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的统整与配合。作为学校校长,可以组织动员全体师生参与法治教育活动;作为警校校长,能够动用警校力量,还可争取交警支队配合开展法治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校长,能够动用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动员全体家长配合法治活动。这种制度,在活动中无疑是一种最优化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依托少年警校和家长委员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渠道,把法治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学校还利用具备多名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合理排班,有序对学生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开展心理个案咨询,关注特殊群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

    社会层面,我们充分发挥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通过法治讲座、法治课堂和家长会、文艺创作等形式,积极营造家长与学生共同学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使法治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家庭生活之中。

    四、取得成效

    二十多年来,学校依托少年警校,创新发展品牌,在法治教育方面硕果累累。先后荣获一系列国家何省市区及荣誉。

    荣誉代表过去,未来更需努力。新的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强化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法治能力和水平,为“建强副中心,卧龙成高峰”贡献自身力量。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  田党  赵红乐】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