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元斌‖《新时代新雷锋》诠释时代化的雷锋精神《新时代新雷锋》诠释时代化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一个鲜明品格就是创新。《新时代新雷锋》作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学雷锋重要指示大背景下推出的新书,如何体现雷锋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新时代学雷锋的成果,给予实践中的学雷锋活动以启示,既是这本书的出版价值与市场卖点,也是编撰团队的一种责任。 《新时代新雷锋》要达成这个目标,其前提建立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学雷锋重要指示的理解与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和此前关于学雷锋重要指示中,反复强调“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重要思想。大约在2014年3月与部队基层代表的谈话,2014年3月在兰考调研,还有2018年9月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一共讲了四次。 对“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论断的理解,人们习惯于停留在雷锋精神的不朽性,学雷锋活动的坚定性与自觉性层面,其实,这一命题还包含雷锋精神时代性的深刻含蕴。 因为,当我们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永恒的,根本原因在于雷锋精神代表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是时代先进文化的体现。还有,雷锋精神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实践中获得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创新是永恒的内驱力,永恒是创新的逻辑因果。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学雷锋重要指示的理论逻辑,《新时代新雷锋》的编撰,精心设计,安排三个逻辑层次和内容。 一、揭示雷锋精神具有鲜明的创新内涵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学雷锋指导意见中,确定“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为雷锋精神基本内涵之一。《新时代新雷锋》编排中设定了“钉子精神”“创新设计模拟驾驶台”还有创新科学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三个故事,生动地托起这个结论。 故事结尾这样处理:没想到,这个简易的“模拟驾驶台”还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战友们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领和驾驶技术,顺利过了关。“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二、展现学雷锋创新实践凸显雷锋精神时代魅力 学雷锋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才使得雷锋精神获得跨越时空的伟力。 《新时代新雷锋》以小见大,通过雷锋留下的“三件宝”的时代变迁,诠释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永恒。 读本这样处理: 第二课 “三件宝”的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雷锋的“三件宝”前后发生的变化,不仅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深刻启示新征程上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使学雷锋活动更有时代感吸引力、做到常态化长效化。
雷锋的“三件宝” (略)雷锋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进了学校,并指导建设街小学的学生开展“三件宝”活动。第一件宝是储蓄盒,让小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放起来;第二件宝是节约箱,让小学生把捡到的螺丝钉等废旧物品装起来;第三件宝是针线包,引导小学生自己补衣服、钉扣子。
新时代的“三件宝” (略)储蓄盒、节约箱、针线包是雷锋生前留给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少先队员的“三件宝”。雷锋因公殉职后,这“三件宝”一直珍存在学校的学雷锋展室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少先大队开展了“宝贝复活”主题活动,把雷锋留给少先队员的“三件宝”赋予新的内涵。储蓄盒演变成了“小雷锋道德银行”,节约箱演变成了“小雷锋爱心超市”,针线包演变成了“小雷锋心灵驿站”。 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如今的“三件宝”也在新时代被雷锋小学少先队员们赋予了新的意义: (略)新时代的“三件宝”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让学习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三、以领袖创新榜样激励青少年“锋蜜在行动” 领袖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学雷锋活动在全国迅速掀起并走向高潮,源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同样,在创新中开辟学雷锋活动的道路,领袖的示范作用无可估量。《新时代新雷锋》用习近平总书记将“钉子精神”升华为“钉钉子精神”的故事,启迪青少年以领袖人物为榜样,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雷锋。 读本这样处理: “钉钉子精神”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到发扬“钉钉子精神”,意蕴深远,发人深思。 2013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同年 9 月,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钉子精神”讲的是“挤劲”和“钻劲”,由日常生活中钉钉子行为,引申出的“钉钉子”精神,是“钉子精神”的全新转意和升华。 早在 200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调查研究”问题时就曾形象地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就要求操作者将钉子放在选好的目标上,要一锤一锤地接着敲,直到把它钉实钉牢为止。由钉钉子的行为实践,我们可以感悟出“钉钉子精神”的要义,即明确目标,找准定位,重锤出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新时代需要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首倡发扬“钉钉子精神”,既通俗形象直观,又寓意清新高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们干事创业要有“钉钉子精神”那种精准发力、精准突破的眼力。只要选准了方位,抓住了“牛鼻子”,精准施策,就能展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还要有“钉钉子精神”那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毅力,一锤接着一锤敲,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加强针对性、提高可行性、讲求实效性、保持可持续性,切不可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因追求艰辛而放弃努力。 “历史是需要回过头才能读懂的故事”。编撰书籍同样,也需要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新时代新雷锋》编撰团队在紧张的编纂工作中,收到一位党的老理论家送来的礼物,一本书《撬动世界的支点》。他们彻悟了,似乎懂得了了支点是什么,在哪里---- 用心了,努力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四本书的创作编纂。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叙事,全新的视觉传达。他们愿以《新时代新雷锋》为证,影响和参与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学雷锋活动,不辜负伟大时代的嘱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