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文淼‖《我与〈新时代新雷锋〉》呼唤大纲灵魂的是编撰者的心灵
    详细内容

    文淼‖《我与〈新时代新雷锋〉》呼唤大纲灵魂的是编撰者的心灵

                                               呼唤大纲灵魂的是编撰者的心灵

    参与编撰工作的第一天,我认真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对学雷锋读本编撰的思路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让青少年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认识雷锋精神的价值,增强学雷锋的自觉性,深化学雷锋特色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编撰新时代学雷锋教育读本,是我们这次光荣的使命。

    会议结束后,小高组成员迅速组建

    第一个阶段——确立读本大纲的基本框架。

    读本大纲框架是一本书的灵魂,只有先做好大纲框架,才能条理清晰的填充每个单元的内容。确立大纲框架的时候大家展开了讨论,按照怎样的体例建立起大纲框架?我们小组编撰的读本主要面向的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怎样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真正理解新时代雷锋精神?最终,大家一致认为,以雷锋精神的五个基本内涵确定为单元主题,做到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统一,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读物。

    第二个阶段——填充,调整,打磨

    在确定基本框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栏目的设定,以及雷锋故事的选择,雷锋金句的引用,选用哪些栏目内容,既要与单元相融合,我们进行了反复的调整打磨,逐字逐句反复修改,让学雷锋读本做到文风统一、用词精准、精辟凝练,以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为主,让青少年阅读起来有兴趣。我们在设计每个小板块的表现形式上,采取灵活方式,每单元各有亮点。

    第三个阶段——无奈与挣扎

    在整体大纲基本确定之后,因为受一些外在因素影响,读本有些课目无奈删掉了,突出表现在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全部内容进行了更换,怎么样去把它完善,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之下,我们做了重大的调整,每个栏目和故事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撰,既保持原有的价值取向,又符合单元主旨,思路更清晰、富有条理性。

    感悟,不是为了惋惜过去了的过去,是为了现在和将来

    通过在完成读本大纲框架的确定、完善,到最后定稿,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有些体会和感悟。

    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学雷锋活动指导意见对于雷锋基本内涵的界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

    二、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大家集思广益,多交流、勤思考。另外,多请教雷锋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听取她们对于学雷锋教育活动的经验,以及对读本大纲的宝贵意见,让读本大纲儿童化、生活化,贴近实际。

    三、在读本大纲的创建中,如何对待外部的因素。一方面要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意见,根据我们的需要和理解,对读本大纲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另一方面要保持定力,把自己认为对的内容要进行充分的论证,适合读本的吸取接受,不适合的要保持原有的框架,有待于被实践进一步检验。

    比如,每节课的故事题目,一开始我们就目标明确。但因为外在因素,小组成员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但经过大家的论证和讨论之后,依旧使用我们原来的版本,实践证明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某些单元课例也无奈地做了调整,原本第五单元第三课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时刻准备着”,作为读本最后结尾,把学雷锋读本推向一个新高度,这也是党中央领导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贺信明确提出的。由于外在的因素和理解上的不一致,对此单元产生了分歧,说我们提出“为共产主义事业,时刻准备着”,孩子们不能理解,故事内容不鲜活,我们只能选择“妥协”,在最后的关头进行了重新编撰,用一晚上的时间突击完成,组员们上下齐心,我们改变了另一种处理方式,重新调整为“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一课,这样也保持和原有的读本体例大纲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后来,王伟光院长审阅了我们的文稿后,特别强调提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一句话要在读本的显要位置标注,这证明了我们原来的体例设置是正确的,与王伟光院长的建议不谋而合,最后一课就是培养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完美体现,但是非常遗憾,在实际问题上没有坚持住自己的原则,“为共产主义事业,时刻准备着”,与我们擦肩而过,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在关键时刻也要保持定力,让自己在编撰任务中收获成长。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