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警司访+”调解矛盾纠纷,社会治理焕发新动力
    详细内容

    “警司访+”调解矛盾纠纷,社会治理焕发新动力

    (通讯员:贾巧平 李聃)人民调解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和剂”,人民心中的“一把尺”。西峡县阳城镇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积极创建“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办公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力打造具有阳城特色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新格局。

    近日,西峡县阳城镇“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办公室来了这样一位老人,老人陈某系阳城镇高崖村村民,现在阳城敬老院集中供养,在他年轻的时候外出务工攒下了一笔钱款,在阳城农商银行办理的定期存款业务,由侄女陈某青代为保管,后期侄女在没有跟老人说明的情况下私自分几次把一部分存款取出交给侄子陈某锋,现老人要求侄子归还已取走的存款。

    当时接待这位老人的是阳城镇司法所长张志军,张所长在了解了事情原委后带领老人到阳城农商银行查询存款明细,查询期间发现老人名下还有两张存折,其中就有到期的存折,当场协助本人更换到期存折并更改密码。

    经多次调解,鉴于此案件双方意见不一致,一直僵持不下,经过分析研判,判定该起纠纷具有矛盾扩大的潜在风险,如不及时化解,后果难料,阳城镇立即启动“警司访+”联调机制,案件由阳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政法委员、组织委员李聃主持调解,联合平安建设办、司法所、派出所、西峡县宇洋律师事务所、公共服务中心、高崖村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工作组立足于矛盾双方之前良好的亲情关系,多次到高崖村和阳城敬老院及阳城农商行走访了解收集资料,从法律角度、家庭条件等多个方面,分别对双方耐心开展工作,进行沟通协商调解。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双方均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两家人达成书面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重归于好,由陈某锋、陈某青一次性返还陈某2.2万元,老人不再追究陈某锋、陈某青的法律责任,老人的财产由镇敬老院代管,一切开支在经老人签字后方可使用,老人的丧葬事宜由敬老院负责,去世后丧葬地二人不得干涉。至此,这桩由无子女的老人赡养和因代管财务引起经济纠纷圆满解决了。合理合法的解决了当下社会关于特困供养人员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的国家政策法规。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让刚性执法与柔性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优势。通过“警司访+”联调,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化早、化小、化无”,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阳城镇切实担负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职责,突出“三个到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系,组建并及时调整由镇平安建设办、派出所、司法所等为核心部门的“警司访+”矛盾调解工作专班,广泛动员法律顾问、调解员、民警、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扎实开展“三零”创建,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