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现状调查时间:2023-05-2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中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全面加强乡村中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农村各地纷纷响应《意见》,根据本地学校布局和学生等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重组,确立寄宿制学校的成立,借国家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东风,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中学中高年级学生进入了新的学习模式——寄宿制。 一,学生在校时间 中学寄宿制学生星期一上午七点四十时到校,打扫完卫生,开始升国旗。新的一周学习生活开启。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早操早读,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上午四节课。12:00下课,午餐,13:00午自习。下午夏季2:30开始,冬季2:00开始上课;夏季5:30,冬季4:45下课,晚餐。6:10晚自习,8:00下课,8:30就寝。星期五下午五点放学,家长接回家。期间,学生因病需请假,经班主任批准,门卫老师确认请假条的真实性,有家长前来接回。 二,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大 学校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体音美课程很少有专业老师担任。早晚读语文数学英语交替,老师布置具体背写内容。上课老师以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课件授课。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思维跟进,听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配合老师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严厉粗暴的老师学生天生恐惧。老师的表情语调是学生天气阴晴表。老师心情不好,说话厉声,学生整堂课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防止成为老师的出气筒。实践证明,严厉的老师教学成绩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后,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的同学在课间或午休期间就完成了,极个别学困生照抄或不能完成或不能按时完成,一拖再拖,处于中间学生则在自习课完成。音体美等任课教师上一半时间的安排课程,剩下的一半让学生完成布置作业。晚自习学生完成配套练习,老师对全班共有的问题解决,个别学生问题个别辅导。 考试一学期共有4次,两次月考,一次中期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考试带给学生的焦虑和压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许多因学业压力大而走极端的学生,家长就没有发现过),同时给积极阳光的同学带来的是挑战与惊喜。成绩出来,老师的批评是免不了的,日后老师会根据成绩重新安排学习小组,座位和作业量等。老师的安排决定了与同学的交往,活动参加的频率以及班级评价。回家家长的奖励与批评,冷漠与温暖,自尊心强的学生已到崩溃边缘。虽然国家层面一直强调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在实际中受高考中考的影响,中学语数外成绩是人们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三,饮食就寝半军事化 寄宿制中学学生一日三餐在学校。每生每顿4-6元的标准,周一至周五每天虽然饭菜样式不同,但每周却是一样。长期如此,导致学生厌食。午餐晚餐完毕,学生短暂休息,之后进入教室自习。晚上8:00放学,学生在初入宿舍时,首先洗脚,此时玩耍本性尽现,吵闹聊天,不能按时入睡。也有个别干扰全宿舍同学,欺凌事件多在此时发生。晚上,各类突发事件频现,上下楼梯碰撞,头疼胃疼等出现,宿管老师要及时处理。12::00后,宿管老师往往才能休息。 饮食就寝纪律学校进行量化,对班级十分重要,班主任严格要求。餐厅管理员和宿舍管理员打分,个别表现差的学生管理员通报班主任。 四,两操一活动和课外活动缺少趣味 寄宿制中学学生生活和学习,必须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规定遵守。早操,课间操,升旗仪式等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星期一早上进行升旗仪式。课间操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全体教师跟操;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课外活动,学校很受有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五,心理健康堪忧 1、厌学。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教学检测频繁。学生承受能力差,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 2、焦虑易怒。寄宿制学生脱离家庭独立生活,遇到不开心事情,不能和老师家长沟通,出现担心焦虑心理,紧张担忧持续。中学生解决集体生活中问题能力不高,有时一些鸡毛蒜皮中事就动粗,拳脚相加,暴力解决。 3、人际关系差。进入寄宿制学校前,都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进入寄宿制学校后变成集体生活,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为一点中事斤斤计较,感到委屈,没有人理解和疼爱,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在就餐就寝打扫卫生表现的尤为突出。 4、自卑压抑嫉妒。寄宿制学校把一个乡镇的同年级学生集中到一起,其中原来优秀的不一定也优秀,原来不优秀的越加不优秀。因为害羞不敢抛头露面展示自己。拒绝竞争,疑神疑鬼,内心敏感得不到表扬,找不到集体存在感,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嫉妒别人。 5、抑郁。近几年来,抑郁越来越低龄化。寄宿制学校学生抑郁虽然很少,表现为隐蔽性极强。特别是那些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在群体生活中在自卑压抑下渐渐变得抑郁。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六,全面发展不被重视 面对全世界的竞争和个体生存能力的高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中学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一生不能缺少的。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德育只是课堂中说教,缺少情感陶冶;智育只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他智力被忽略;体育只是增强体质,没有体能技巧的训练;美育只是在美术课完成绘画,没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劳育直接被弱化。生活在封闭式寄宿制学校的中学生各育的社会实践几乎为零。 中学寄宿制实施以来,确实取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很多成绩: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应用,提高了中学学习成绩,减轻了家长负担.......但也突显了许多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和学习的淡化等。面对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同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更适合的办学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发力,共同努力,让我国的教育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开封市祥符区兴隆乡第一初级中学 杨子远、王景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