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举行如何上好——节高效的数学课专题讲座
    详细内容

    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举行如何上好——节高效的数学课专题讲座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八庙镇燕山小学举行“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数学课”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导主任陶东海主持,刘秋菊主讲,全校教师参加讲座。

          本次讲座主题是“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数学课”。 讲座分为六个方面。

    图片1.png


          充分准备课堂练习。要体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的形式、 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切入点、练习反馈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练习形式可以口头练习、笔头练习、操作练习、自编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目给其他学生做,既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加深对新知识的应用。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当然,练习的内容是最关键的部分,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的搬到课堂上来。

          合理利用课堂练习时间。合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师不要代替。特别是一些探究找规律的题目。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碰到此类题目他们会模仿着自己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正确对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老师讲过的新内容,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马上掌握,教师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错误,说明他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没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重新讲清楚。另外,有些时候学生练习出现的错误是由于自己粗心或上课不认真听讲造成的,教师了解后可以督促学生细心解题和认真听讲。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经历了许多错误之后才真正的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正确的解法。

          对于学生的差异,要允许异步达标。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老师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复习铺垫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生长基点”。在复习铺垫的题量上也应有所控制,过少则难以达到复习铺垫的目的,过多则浪费了时间且易缩缚学生思维,关键是能恰到好处地激活新知“生长基点”。比如:在教学“9+几”时,采用儿童喜欢的谈话法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接着,(出示小猴图片)由小猴带来了口算题进行复习铺垫:10+1=、10+3=、10+5=、10+7=、10+8=、10+6=、10+4=、10+2=。老师在学生口算后提问:“通过这些口算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有的说都是10加几的,有的说这些题目得数都是十几。老师接着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学生一下子发现: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看似简单的口算课,老师抓住了计算教学的本质,通过谈话法,直接引导学生口算、观察、体验,感知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新课中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8道口算题加两个问题不到3分钟的时间已做好最佳的复习铺垫!

          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如《生活中的小数》引出名数的改写,一到练习环节问题还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练习,17道题,全对的只有5人,占全班人数的1/5,只做对3题以下的有近10人,占全班人数的2/5;考虑到练习的效果差,第二节课又进行了对比练习,再次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相转化的特点,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练习,共练习了24道题,全对的8人,约占全班人数的8/25,只做对3题以下的有11人,约占全班人数的11/25;针对这11人的特殊情况,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过这时的辅导是传授式的辅导。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2、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3、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

          课后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包括教师自己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今天教学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学生反思课堂上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者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应及时问同学或老师,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反思课堂上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应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中,使计算更简便;还可以反思课堂上做的题目中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等等。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则会不断的进步。

          最后,刘秋菊在讲座结束时说,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借机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讲座结束后,校长黄明就刘秋菊的讲座进行点评,他说,我有幸听了刘秋菊老师的讲座感悟颇深,收获很多,给了教师们不断拓宽课堂教学视野, 很值得学习。刘老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流程清晰,层次感强,匠心独具。他指出,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教学价值的表现。因为课堂练习的开展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他希望教师们对学生的练习及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同时,教师们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体现练习和评价的有效性。

          老师们纷纷表示:听了刘秋菊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练习的拓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练习题思考的力度,满足学生学有余力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精神,采用一题多变练习、开放性练习等。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目给其他学生做,既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加深对新知识的应用。我们将这一新理念运用到新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练习更加充实,有效,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王德渊)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