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减”中做好教育的“加法”——名校名师、教育专家王新燕这样做近日,国家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总体进展如何?如何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如何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诸如此类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特此有幸采访到了国内百年历史名校——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深耕中小学教育多年的一线名师王新燕老师。是的,她说,所有头衔当中,她最喜欢“老师”这个称呼。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是一所百年历史名校。走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学校具有比花香更浓、比美酒更醇的校园文化气息,更重要的当然是其勤奋、奉献、严谨、创新的优质教师队伍,王新燕老师便是这只队伍中的王牌和骨干。她自2001年毕业后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任思品教学工作,现任科研处主任。从教20余载,她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河北省中小学教育先进个人、国培计划培训指导老师、人教社“十三五”重点课题核心成员等。 王新燕老师认为,“双减”是国家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为学生减负增效、促建健康教育生态、培育多元未来人才的重要举措。她说,“去年‘双减’政策又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能进行纸笔考试’,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是如何设置情境让无纸化期末测评既充满轻松感和趣味性,又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成为学校和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积极探索从“育分”到“育人”的评价方式,围绕“五育融合,寓考于乐”这个核心,从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创新了“综合素质游园会”期末无纸化测评,开启了一条通过低年级“寓考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道路,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王新燕老师介绍说,游园会是终结性测评,在与未来精细化对接常态学习过程方面,还要衔接得更顺畅,对接得更精准。 是的,王新燕老师在教学课堂上也是这样做的,她追寻与学生的真心交流和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她还说,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未来课堂是当前教育的趋向,未来课堂也必定是开放、高效﹑精准的课堂,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双减”倡导不谋而合。比如PAD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的就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延伸,还可以系统化地记录学习轨迹,实现学业评估的创新。据笔者了解,王老师的论文“浅析小学语文PAD未来课堂教学策略”详细阐述了其前瞻性的观点和策略。该论文已于2019年发表在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学周刊》中,这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探索个性化、高效的未来课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贡献。
王新燕老师认为,在“双减”背景下,课堂和作业是减负提质的两个轮子。作业和教学、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体现正确的育人价值。为此,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大单元整体视角,尝试设计“三维度”进阶式作业:一维度“聚焦知识点”,即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就能完成的作业;二维度“聚焦应用迁移”,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相关的内涵和方法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三维度“聚焦探究和创新”,以长作业的形式为载体,让学生综合运用一个单元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作业实践过程中培养能力,促进素养落地。这一创新的进阶式作业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对学科学习不同层次的要求,真正发挥单元整体学习的价值。基于单元整体化视角,各维度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单元作业体系,促进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在“双减”中实现教育的“加法”。王新燕老师在大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素养表现型课堂的研究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王新燕老师说,“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除了课堂教学,在教育科研方面,她的论文发表及获奖多达40余篇,比如文章《莲花文化沉淀百年历史基业,尚礼诚信打造和谐幸福人生》在《现代教育报》发表;4篇文章在《语文周报》刊登,她还担任其小学教师版专版特邀编辑;《例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地理题材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中发表。她曾多次作国家、省、市级观摩课,其中《我们的大中国》和《陆地与海洋》分获国家级思品优质课一等奖。此外,她还参与多个重要课题研究,比如担任由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专著《百年名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的副主编;主研国家级课题《百年名校先学后导主题学习校本模式研究》出版专著六本,担任执行主编、主编或编者等。
同时,她还多次受邀担任专业教材的主编及审稿专家,比如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书系快乐读书吧丛书——《中国古代寓言》和《七色花》的审定专家,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典中点·综合应用创新题》的主编等。在采访的最后,王新燕老师感慨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三寸粉笔、三尺讲台,关系着祖国发展大计;一颗丹心,一生秉烛,贯穿着民族复兴之魂”。致力于让每一堂课有温度、有感动,她不断为其所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还为全国教育事业、乃至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网络 文/赵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