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学校是协同育人好帮手--安阳市南关小学组织观看第六期家庭教育公开课时间:2023-08-13 教育,是一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奔赴的旅程,相互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点亮孩子生命中最灿烂的光点。2023年8月11日,安阳市南关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和家长再次相约在荧幕前,共同观看学习由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2023年“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课程。
本期展播的主题是家长学校是协同育人好帮手,帮助教师、家长掌握家、校、社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特邀的两位专家分别是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范海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东。
专家观点一: 家长要具备哪些协同育人能力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要具备家庭教育能力和参与学校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能力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养育子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参与学校教育能力是指当孩子上学后,参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即具备育人氛围与学校一致的能力、与 学校沟通的能力、参与学校倡导各类育人活动的能力、指导孩子学习或发展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以及知晓孩子成长规律的能力。
专家观点二:广东家长学校实践区概况 广东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对家长学校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形成了由党政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学校组织和家长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格局。家长学校落实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授课教师、家长为授课对象的新模式。家长学校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自觉遵循依纲靠本成体系、尊重规律抓特色、案例教学求实效三项基本原则,组织完善好集中授课、指导自学、教学实践三个基本教学环节,培训建设好服务管理、教学指导、上课教员三支队伍,保证实验区建设的规范性,打造家长学校高效课堂。目前,广东省有16个地级市参与了项目建设,实践区已经达到了85个,有9500多所学校参与,450多万个家庭受益。
专家观点三: 学校如何提升家长协同育人能力 学校从促进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沟通手段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家长协同育人能力。家庭参与学校教育是增强父母对家长角色的认同、提升家长的自我效能、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即分享孩子在学校的信息、分享学校的制度或规则、分享传播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充分依托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即教师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打造生动、形象的高效课堂。
专家观点四: 如何积极营造家长育人氛围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家长协同育人氛围。一是构建家校协同的教育生态,教育部门、关工委、妇联等部门 做好政策制定及宣传。二是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明确家长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师资队伍稳定性,并加强专业能力培训。三是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做到沟通的双向性,在协同理念上达成共识。
本次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家长们深深感受到孩子的茁壮成才,需要家、校、社区协同育人,只有协同育人向着规范化、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比以往更加重要,南关小学将努力创设协同育人的环境,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打造家校社共同体,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成长的重任。让我们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和社会教育为半径,家庭与学校社会教育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