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详细内容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时间:2023-09-25     作者:田宇 张玲玲【转载】   来自:教育文摘网   阅读

    为弘扬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种子,激发科学梦想,9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原魁教授应邀到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开展科普宣传讲座,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充满魅力的“科普盛宴”。

    图片 1.png

    在科技楼209报告厅,校长助理陈安全主持本次讲座,向参会师生隆重介绍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本次讲座嘉宾原魁教授,鼓励学生热爱科学,要有探索科学、勇于科创的精神。

    图片 2.png

    原魁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2月获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3月和1988年9月分别获日本九州大学工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与译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为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成员与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图片 9.png

    原教授以《人工智能ABC》为主题展开科普讲座,主要从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的难点是什么展开有关人工智能的宣讲。一个个神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在中科院原教授富有激情和亲和力的话语中慢慢解开。原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展开对人工智能概念的科学分析,特别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系统”等易混淆概念,强调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形象生动的跳舞机器人与仿人形机器人短视频等让同学们进行辨别,同学们也积极与原教授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原教授用贴近生活的实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学的世界,讲述着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极富有亲和力。原教授还在讲座中指出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三新”——新方法即深度学习、新资源即大数据、新工具即超强计算力,这三新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介绍人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阔前景。

    图片 14.png

    原教授演讲现场气氛活跃,讲座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并不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着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也积极地向原教授就人工智能提出自己心中的小小疑惑和点滴思考,原教授都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为同学们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

    讲座最后由校校长助理陈安全进行总结,在这次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原魁教授带来的妙趣横生的科普宣讲讲座,同学们了解到前沿丰富的科普知识,领略到人工智能的神奇与奇妙,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科学对学术的严谨与热爱。

    图片 3.png

    科学的种子悄然种下,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渐渐发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相信二中学子们一定会谨记老科学家的教诲,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大胆想象,勇敢创造,以严谨理性的科学思维和敏锐科学视野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争做具有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时代新人!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