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班级良好的规矩 班主任可以这样教育引导
    详细内容

    班级良好的规矩 班主任可以这样教育引导

    时间:2023-11-04     作者:常新华【原创】   阅读

    常言说:“不怕慢,就怕站。”

    良好班规的形成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养成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是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都能守规矩,一段缓冲阶段过后就会好起来。

    一个故事

    本学期初,为了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我与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自主阅读3页《中国民间故事》、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练习一张书法、为班级做好事一件、诊测等级A或者B,以月为单位小组统计,班级汇总,并给予孩子们两颗阿尔卑斯棒棒糖的奖励,马家湾红色基地研学资格。同学们听到这个约定,两眼发光,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是真的吗?老师。”

    10月诊测结束后,孩子们都期盼着班主任老师来兑现约定。课堂上,经过班长统计,班级有几位同学竟然获得8个棒棒糖的奖励。大家有秩序地上台领取自己的奖品,有的心情激动,有的欣喜若狂,还有的心里憋着一股劲;下个月一定好好表现、好好学习,争取多拿奖励!

    通过这次奖励发放仪式,同学们无形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

    一个细节

    中小学课堂,要想不走神,提高课堂效率,一定要眼睛看着老师所讲所写,耳朵听着老师所说。

    这样用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时时刺激大脑,大脑就不容易溜号。

    观察学生你会发现,当有的学生不看老师时,大多也不会在听,已经走神了。

    当然,学生学习有的多依靠眼睛看,有的多依靠耳朵听,有的眼睛耳朵需要配合,但是,如果想效果好,还得眼睛和耳朵共用。

    眼睛看,耳朵听,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是最佳状态。这种状态也会激发老师,老师会讲得更加激情澎湃。所谓“教学相长”便是如此。

    一份“闲暇”

    所谓的“闲暇”,不是真的“闲暇”,而是老师不讲解的时候。老师不讲解,就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操练、表达,要抓住一切机会参与。

    如果老师说,这一点很重要抓紧记一记。那就要马上记起来,一遍遍重复,这样就会越来越快地记住,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果老师说,请大家思考思考,一会儿说说自己的想法。那就要马上思考,整理思路,一会儿争取机会表达,因为说出来和想出来不一样,他会让老师和同学评价,不管发现问题还是提出修改意见,对提高都有好处。

    如果没有轮到自己表达,那也要想一想,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的答案有什么区别,自己的答案合适、准确吗?

    如果做到以上三点,就会将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紧张而忙碌的智力活动必将给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持之以恒,学生思维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规、班风,是和多方面相关的,作为教师要知道“班规”是班级的魂魄,教师只有慢慢引导,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规矩,让学生从点滴中受益。

    (三门峡卢氏县横涧乡中心小学 常新华)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