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多样化作业设计研究时间:2023-12-16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意识逐渐深入课堂教学。在此大环境应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宗旨。作业承担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在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落地之际,作业的设计尤为关键。教师除完成对日常作业的精简优化外,还需融合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作业设计,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融合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智慧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 在这一点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作业活动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应用场景之一,在平台的教材模块,提供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与不同版本的教材,便于教师及时查阅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作业设计,此外,在平台的课程教学板块,也提供了优质的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以及课后练习,供教师进行参考。教师在授课后通过平台发布作业活动,学生完成作业活动并提交后,教师可批阅并统计提交内容,学生也可根据批阅进行改错。近一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小结如下: 一、基础作业 基础性作业设计需要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以课堂知识为起点,针对知识与学生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有一定形式意义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巩固性、趣味性和阶梯性。根据课堂内容及重难点,设计适当的作业,作业不应过于简单,同样的任务有变式,有提升,任务之间有思维渐进度和逻辑联系,环环相扣,逐阶提高认知。 二、弹性作业 弹性作业可以作为基础作业的有效补充。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作业设计,兼顾每个同学的特别之处,如兴趣、水平及进步速度,布置出富有趣味性、针对性、多样化、创新性且计划性强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模式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忱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特色作业 特色作业须立足教材、深化拓展,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让作业从教学、校园出发,走进实践、走进生活,让作业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通过学科渗透、实践创新,设计创新型作业,特色的创新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发掘。这种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迸发又反射到日常的学习中,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创意学习方式层出不穷,具体的作业,自由的表达,学生如同一朵朵花蕾,自由地舒展、绽放,各美其美。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功能强大,无论作业布置还是作业反馈都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