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截皮带”的故事时间:2023-12-16 队员们,大家好!我是安阳市红庙街小学教育集团红领巾宣讲员张晶晶,今天我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半截皮带的故事》。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是啊,又断粮了,1936年7月,南下征战的红军从四川甘孜出发,再次穿越草地北上。对于大部分红四方面军将士来说,这已是第三次过草地了。的确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茫茫草地。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比前两次穿越不同,这次的路途更长,时间更长。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的死亡威胁,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刚进入草地没多久,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起初,战士们还能靠着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缓解饥饿,可随着行程的推进,连半株野菜也难寻,战士们只好从自己身上搜罗可以充饥的东西。先是皮枪带、枪套,最后,战士们琢磨起身上扎的腰带,这些,都是皮做的,把它们切成一块一块的,搁水里煮,熬成汤喝来充饥。
周广才所在的这个班约有14名战士,牺牲了七名。另外七名战士都是靠着吃皮带维持生命,但班里其他六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为了使全班战友能够活下来。周广才只得含泪将皮带拿出来。一刀两刀三刀,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班长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周广才眼泪立刻掉了下来。 不,班长,你别切了,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勇气,他大声喊道。班长,我不饿,班长你别切了吧,班长,同志们别吃了吧,这个皮带是战利品,不要再吃了,能不能留下来,我们把它留下来做个纪念,我们带它去延安,见毛主席。战友们都知道,周广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大家见状没有把这条皮带吃掉,而是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广才的六位战友就相继牺牲。班长在临终前叮嘱周广才:一定要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走出草地。带着嘱托,周广才随红四方面军顺利到达延安,为缅怀牺牲的战友,纪念这段峥嵘岁月。他用烧红的铁钳在皮带上烙下“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舍不得再用。 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并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队员们,今天,我们重温艰难困苦、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新长征路上,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