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润数学文化 构建生态课堂——开江县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讨活动为促进川渝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共进共成长,发挥数学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提高数学文化素养,12月20日,由四川省开江县教育局主办,开江县中小学教研室、重庆市树人教育研究院和开江县复兴小学承办的小学数学“浸润数学文化 构建生态课堂”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全县小学教务主任、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及开江县刘永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共20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开江县复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登山在致辞中谈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数学常态课堂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甚至思想。数学文化就是立足于数学课堂本身,以学生生命为起点,通过深入挖掘文本,渗透数学思想,进行数学资源的同类再整合,让数学之美真正进入学生生命,点燃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唤醒生命,去享受和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人生快乐。 随后,开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三静指出,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经济管理,甚至在艺术创作中,数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强调,我们有必要提高对数学文化的再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广大数学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也希望与会骨干教师要把今天所学、所获带回原学校,播撒数学文化的种子,引领一大批数学教师成为数学文化教学的骨干,为进一步营造学校数学文化氛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出一份力。 在数学文化成果展示中,复兴小学以视频方式展示了近年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教学活动片段,并现场展示了摆七巧板、玩24点游戏、数学文化融合竞赛,再次唤起与会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意识,旨在弘扬数学精神,传播数学文化,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课例展示部分,第一节是由开江县实验小学陈雪老师带来《“10”从哪里来》,课堂上陈老师通过游戏、以石计数、以绳计数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全面认识10的含义,培养创新意识并建立数感。第二节是开江县复兴小学郑运燕老师执教的《复式统计表》。课堂中郑老师由“田城开江、成渝远方、善美复兴、蒸蒸日上”引入课题,通过具体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对数据分类和归纳,提升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讲座环节,首先由成都市川大附小数学骨干教师刘朝义带来《深挖核心素养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以什么是数学学科素养为研究源头,从“田野研究”、分享数学故事,深入浅出阐述了挖掘素养教材,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和策略。接着由开江县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分会秘书长、复兴小学副书记何栋顺以《数学文化视域下数学活动开发实施策略》为题。主要从什么是数学文化视域下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开发实施原则、数学活动开发实施呈现方式和数学活动开发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成果分享。 “浸润数学文化,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既是思想的碰撞,又是心灵的滋养,更是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素养教育的再度思考。数学文化的浸润,对于构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是对新课标课堂模式的探索,更是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重庆市树人研究院达州片负责人王渊,开江县中小学教研室主任何时贤、副主任龙小平、开江县中小学教研室支部书记朱杰等。(何栋顺 余茂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