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谈体育特长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教育工作
    详细内容

    谈体育特长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教育工作

    时间:2024-01-03     作者:何海鸥【原创】   阅读

    摘要:加大力度开展体育特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心理疏导工作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在在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出实招,注重事前教育、防患于未然;教育管理中要摸实情,强化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要抓教育,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加大精力投入;体育教师要筑牢“以身作则”这个总开关,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才能对老师的说教入脑入心。教育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  特长学生  心理特征   思想教育

    在新世纪当中,世界在全球化的激荡中不断发展,其中多个种类的文化、思想并存。新的课改背景下要求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必须有更高的标准。几乎每个学校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难题——体育特长生难管。加大力度开展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疏导工作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在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出实招,注重事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教育由事前教育、事中教育、事后教育几个形式所构成,后两者的教育具体指应用高效的策略疏通思想,让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都可以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事前教育则代表“超前性”思想教育,这种教育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

    (一)事前教育可以有效地训练体育特长学生的自控能力。人的思想活动处于持久的变化当中,然而此种变化能够调整和把控。通常情况下,此种调控可以分为从外界以及自我调控。前者被他人或者外物所调控,而后则是被自我意识所引导。就每个个体来说,外界调控因素最后需要以自我意识调控来完成。体育特长学生的遇事情喜欢聚堆起哄,做事相对缺乏冷静,都是因为自身缺乏较强的调控能力,此种自控能力来源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知能力以及长久以来所具备的优秀习惯。事前教育具体代表事情在形成之前,为学生教授的先进式理论,让他们的思想境界更加高尚,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调控自我的能力。

    (二)事前教育由事前行为管理所构成。《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要为学生设计道德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学生的基本方式就是校纪校规,事前行为管理具体指在事前以极为严谨的纪律管理学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点,详细地规定学校和国家所下达的准则,设计科学的管理方案,令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约。第二点,按时组织学生学习校内的规章制度,设计具体的督查制度,检查机制,让学生自主纠正错误思想,免受错误思想的侵扰,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并且通过这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三)事前教育能够更改体育特长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非主动情况以及拖沓性。体育特长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特征和其所存在的特性,使其变成了学校管理学生中难度性较高的环节,他们时常会由于生活琐事争执不休,因为某些矛盾冲突而引发校园内的不和谐因素。事前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产生问题过后才来追查责任,加以惩罚。而在于调查研究接受教育对象的思想的前提下,推测发展情况,开展针对性地思想教育。

    例如在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中首先学习相关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在训练和平时的学习中贯穿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要摸实情,强化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

    自我教育为构建在主体意识的前提下的内导教育,具有较强的自觉程度。它重视个体的主体意识,重视人的主体性,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是达成教育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法。

    (一)自我教育为主体意识指导教育客体,依据社会、学校和教育者的制定规范,以自我选择、辨析和调控等方式,开展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法的提升自身素质、改造自我的自觉性活动,具有自律的特点,是教育对象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按照自身的认知以及评价标准利用的内部调节模式。其具体表现在某个主体自主提升道德修养,明辨是非,自主抵御一切错误思想,自主管理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管理学生的高效方式强化自我教育。体育特长学生大多怀有理想,不愿意盲目跟风,希望获得自由,推崇主体意识,自我教育需求强烈。尤其是升入高年级之后,伴随角色转变,主体意识有所提升,这些学生也拥有了自我教育的一些技能。他们逐渐开始厌恶自己成为作为教师的一个召之即来的“乖乖生”,一味地机械接受教师或者教练的想法,极为迫切的渴求可以把自己的需求、行为、反应、目标等是否实现作为一个问题来完成。

    (三)强化自我教育为契合体育特长学生群体大部分特点的需求。体育特长生普遍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而且易怒。他们厌恶别人插手自己的事情,希望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在自我教育为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主体意识刺激需求,积极性等等,让学生自己建立起奋斗的目标,并把目标投入到实践之中。尤其是要依托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调控。如果剥离自我调控,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混乱不堪。

    三、在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抓教育,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加大精力投入

    体育特长学生在学生群体中有特殊性,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也无法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所以,管理这部分学生必须要秉持寓理于情、寓理于事的原则。

    (一)寓理于情。就体育特长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可以被教师关注,教师关注他们,就代表教师格外重视他们,对于师生的双向沟通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人师表者需要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管理好学生的行为,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形成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营建和谐的气氛,仅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亲近教师,相信教师的道理。

    (二)寓理于事。体育特长学生普遍都有着轻理论,重事实的特点,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所以,在说服这类学生的教育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例如,假设教育体育特长学生没有遵守纪律,需要为其介绍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寓理于事,学生能够分析实际案例的进程中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掌握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完成问题,进而尽最大可能防止产生侵犯其他人权利的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

    (三)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之中。和普通学生教育相比,管理体育特长学生难度更大。把寓理于情、寓理于事作为基础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每日都在一起相处,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体育特长学生普遍情感用事,以最简单的方式化解矛盾。假设矛盾过大,就会产生行为矛盾,甚至成为重大的伤害事件。为预防突发事件,需要把学生错误的可能统统消除。教育者需要以学生为根本,尤为关注自己的学生,深入学生。多加观察以及了解,构建顺畅的信息获取途径,擅长分析、疏导,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教育目标实现良性的发展。

    总之,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我们作为体育教师的应尽之责,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我们自己只有筑牢以身作则这个总开关,才能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才能对老师的说教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赵敏.《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探析 》,理论导刊

    2. 霍廷菊.《采取有效办法,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企业家天地

    (广安市广安区体育名师工作室   何海鸥)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