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招生就业 >> 教育需要等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详细内容

    教育需要等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时间:2024-02-26     作者:安阳市南关小学 袁宁【原创】   阅读

    1.jpg

    袁宁,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文峰区优秀班主任。荣获区优质课奖项,参加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假期我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他提到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有一位朋友带着刚一岁半的孩子走亲戚,遇到了孩子的姥姥,由于年龄太小,孩子叫“姥姥”还吐字不清,而姥姥却渴望孩子能够早早地叫自己一声,于是教孩子叫“姥姥”连续教了十几天,最终孩子不仅没有学会,还留下了一个坏心情。

    透过这个故事,我不禁联想到作为妈妈的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向我求助时,我总是不耐烦的样子,反问一句:“怎么这么简单的你都不会?”我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大概是嫌麻烦吧?再回想起自己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向父母求助却得不到回应时,我内心的恐惧又漫上心头。随着年龄增长,后来我遇到问题总是习惯于自己想办法,不再寻求帮助,也许就是因为当时的情感烙印留了下来。念及此,我很庆幸现在的我还来得及修正,我明白了孩子之所以求助,并不是因为调皮,真的只是靠自己办不到,身心发展还不够而已,所以后来当孩子遇到困难却不敢表达只能用怯怯的眼神偷偷看我时,我就及时走到他身边,用平和的语气问他:“遇到困难了吗?需要帮助吗?”那一瞬,孩子紧绷的神经立刻就放松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其实,在教学工作中,也是如此。回想起刚进入教学一线时,翻开一年级的课本,我是怀疑的——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吗?老教师们再三叮嘱我:“千万不要‘轻敌’,你觉得简单是因为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但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一定要让孩子们听懂、理解你说的话。”在教学实践中,他们的话得到了验证,从一年级初始的将物体个数抽象为数字符号,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只不过在我们生活中太过常见,许多家长也会在生活中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所以我们才认为一年级的内容简单,回想起来,还是我们太过浅薄。

    李校长的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会“慢”的艺术,用发展的眼光等待孩子们的成长,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他们的蜕变,给他们经历的时间和机会,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适时引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