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时间:2024-02-26 侯倩,中小学二级教师,小学语文老师。文峰区优秀班主任,安阳市实践教育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多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奉献。 教育格言: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月的春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捧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就像品鉴一杯淳茶,唇齿留香。 每次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很多困扰我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学生为什么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捉襟见肘,写不出内容,字数写不够?归根到底还是读书少,语言文字运用的少。同时现在我也终于明白徐文祥老师在学校对我说过的“要多读书”这四个字的意义。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运用语言文字,说到底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那么习惯怎么养成?习惯的养成需要个人的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约束,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自律的人才会获得更大的自由。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人为什么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正确排除外界的干扰也占一部分原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小红在书房学习,中间出去了一趟,看到客厅里家人在看电视,她就忍不住看了一眼,然后就被剧情吸引了,一发不可收拾,全然忘记了学习的任务,开始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她就这样把学习抛在了脑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她今天的任务没有完成。从这件小事当中可以看出来,小红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做到自律的,他在书中说:我记住了“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的古训,星期天不允许自己逛街,只允许去图书馆,硬是跟自己过不去。退稿信攒了一大箱,还是扶着脑袋写呀,读呀,读呀,写呀。于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还有重要的事情,不去做那些耗费时间却毫无营养的事情,自己“逼迫”自己,这就是自律。 其实自律不仅体现在读书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但还是任性地去熬夜,等到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又会去追悔莫及。为什么身体好的时候,不好好去珍惜,就是没有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其实就是缺乏自律。 如何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我结合生活和工作,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发自内心去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无法改变现状,何不换个角度,愉悦地接受现实,把事情当事业做。 第二、坚持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积小成大。 我每天早上到学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当天需要做的所有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写在便利贴上,然后开始自己的工作。工作如下: 1.督促学生打扫卫生,检查班级卫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里上课,心情就会很愉悦,也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2.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之前已经备好的课,我会在当天早上把需要讲的课程教案再次过目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3.批改当天的作业,改完就让学生纠错。今日事今日毕,绝不留到明天。 第三、督促学生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和练字打卡。 现在正处于寒假阶段,我每天会在班级群里督促学生学习。其中我们班开展了一个特色活动——每日朗读,学生每天都坚持阅读课外书15分钟。刚开始有的孩子不愿意去读,家长也发愁,拿孩子没办法。我给家长想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可以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先引起兴趣,让孩子尝到读书的甜头,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一手好字,得益一生,我们班的学生积极参加安阳市教研室组织的“百日练字小达人”活动,我每天都会把练字的的链接发群里,督促学生练字,我将会在一百天后奖励班里坚持不懈练习并取得进步的学生。让每日阅读和练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助于形成自律的良好品德。 第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警惕三分钟热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班的势头不错,但是要坚持下去才是王道。其实这个坚持的关键就在自律。不管是练字还是读书,既然开始去做了,就要每天坚持下去,在自律中养成好的习惯。 万事开头难,我们在开始坚持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步履维艰,寸步难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律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习惯和自律的关系,更是启示我要多读书,在书中寻找到生活中的真理并身体力行践行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