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身在何处 才能行稳致远-- 读《教育从何处出发》有感时间:2024-02-26 冯华 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文峰区优秀班主任,曾参与优质课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多次获得区级表彰;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省市表彰;参加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 闲暇之时,我常常想:教育到底是什么?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又如何去?当我读了汪正贵校长的《教育从何处出发》后,在心中有了些许答案。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并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人格、品德的培养和塑造,是立足儿童的本性进行教育。 在本书的“游戏的童年”开篇中写道:“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看到这一句话,我不禁想到,学校的一位老教师经常说,对于低年级学生就要带着孩子多玩。课间,她也经常带着学生玩踢毽子、丢沙包、跳绳、跳房子等游戏。从孩子们不会玩到玩的不好,最后玩的都很棒,这一次次蜕变过程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是啊,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升入二年级后没有一年级的时候活泼,想法没有创新,课下学生都不会玩,很多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不动。如果这样下去,他们不就都学成书呆子么!于是,我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并教给他们玩跳房子、123木头人、踢毽子等;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课上,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课堂上渗入小组游戏调动学生的激情。一段时间后,正逢庆元旦活动,学生报名的积极性、精彩的舞蹈、搞笑的小品、幽默的话剧、甜美的歌声让我眼前一亮,这就应该是孩子该有的样子—活泼、可爱、纯真、爱玩。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我认为教育应该以受教育者文本,站在孩子的视角,以一种“大孩子”的态度和他们成为伙伴。 书中还提到要追寻有温度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做有温度的事情,像孔夫子一样做温暖人心的教育:“不急躁”、“不极端”、“不尖锐”。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表扬、一场谈话都是世界上最令人温暖的东西,像阳光一样,照亮孩子的心灵。小路是我所教的一位学生,她阳光乐观、自信勇敢。但最近,我发现他不爱说话、课上不举手、眼神里多了些许忧郁。在与其家长沟通时,得知他家有三个孩子,他是老二,刚又有了一个孩子,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小点孩子身上,对小路的关心和关注不够。我与其父母说了孩子的情况,让他们不要忽略小路。同时我与小路进行了一次谈话,让他明白虽然多了一个弟弟,但父母仍然很爱他,并且在世界上自己又多了一个亲人。小路的心情明显改变了很多。后来,在课堂上我又对小路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父母的关爱和老师关心,小路逐渐又变回了那个积极乐观、自信活泼的小朋友了。如果说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教师的温暖就是助力种子发芽的阳光。让我们用智慧、爱敲醒孩子的心灵之门,洒下阳光,静待花开。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应该从何处出发呢?答案应该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认为教育应该从心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