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吏故事我来讲时间:2024-03-15
翟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安阳市南关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17年来,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多次参加教学大奖赛并获得一等奖。从教多年来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引导学生沐浴阳光,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孔奋:身处脂膏,不能自润 颂清廉之声,迎清廉之风,育清廉之苗,建清廉之校。大家好,我是安阳市南关小学的党员教师翟萍,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东汉官员孔奋的清廉故事。 孔奋,字君鱼,西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年少时,孔奋跟随大学者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受到刘歆的欣赏。 节俭治县于乱世。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天下大乱,无奈孔奋只好携带老母和幼弟孔奇逃到河西地区(指河西走廊一带)躲避兵祸。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年),已归附东汉的河西大将军窦融邀请孔奋担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长官。当时,天下局势还比较混乱,唯独河西地区还算安定,而姑臧县在河西地区又被人们公认为是最富裕的县。这里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商贾往来频繁,广泛与附近羌人和西域人开展通商贸易,每天竟然有四次集市,贸易相当繁荣。以往任职姑臧县的长官,没有几个月就变得富有起来,而孔奋在这里担任行政长官长达四年,财产却没有一点增加。孔奋侍奉母亲非常细心恭敬,尽自己所能让母亲享用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他自己的生活却俭朴节省,与妻子、儿女同吃普通的粗茶淡饭,四年如一日。 廉洁自律重节操。当时社会仍未安定,社会秩序也比较混乱,于是,士大夫们大都不太注重修养和操守,反而对孔奋细心尽孝、清正廉洁的行为进行嘲讽,有人甚至认为“身处脂膏,不能自润,徒益苦辛耳”——身处富庶的地方,却不能得到资财使自己富有起来,真是徒然自讨苦吃啊。对此,孔奋不予理睬,依然注重节操。在廉洁自律的同时,孔奋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得到了当地官民的普遍拥护,也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当时,梁统是河西地区的实力派人物,又是孔奋的上司,但是梁统从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孔奋,而是常常到大门口去迎接孔奋,甚至将其领人内室引荐给自己的母亲。 两袖清风赢美誉。不久,陇西和蜀地都得以平定,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们都受到朝廷的征召进京。这些长官们在任职期间捞取到了大量资财,离任时自然也要全部带走,以至于装载财物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塞满通向京城的山川河泽的大路小道。只有孔奋没有资财,而是拿着简单的行李,乘坐一辆空车上路赶赴京城。看到这一幕,姑臧留守的官吏、百姓和商人们都很感动,他们互相转告说:“孔君一向清廉自持,仁义贤惠,我们全县的人都蒙受过他的恩惠。他如今空车而去,我们为什么不一起来报答他的恩德呢!”于是,大家就像征收赋税那样,共同凑集了价值超过千万的牛马和器物,追赶了数百里路,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感谢了大家的深情厚谊,对所送的东西一点都没有接受。 “身处脂膏,不能自润”,本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但是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社会里,能够真正做到者,实在是凤毛麟角。今天的时代,党和政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那么,“身处脂膏,不能自润”理所当然是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的官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始终要把握“人民的勤务员”的角色定位,牢记职责使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守道德底线,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懂廉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讲原则、明纪律、守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把好廉洁关,事事率先垂范,做一名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