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江二中:留守儿童“全”陪伴时间:2024-05-23 对于南江二中初二留守学生小兰来说,学校就是她的另一个家,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回一次自己家已成为常态。作为一名来自南江县乡镇的留守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并未因“留守”而下滑。因为即便是周末、长假,她都可以吃住在学校,时刻有老师陪伴。于是,她把学校当家,把老师当家人。 在南江二中,每个周末都有近百名像小兰这样的留守学生不回家,而每学期的长假、月假,也有少数学生不回家。对于这些留守学生,学校建立了全托管寄宿机制,安排老师全程陪护,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校里的“家生活” 5月12日下午,星期天,南江二中校园内却一片欢腾。操场上,打篮球或打乒乓球,学生们激情飞扬;功能室内,唱歌或绘画,学生们兴趣浓浓;教室内、图书馆,做作业或读书,学生们其乐融融。上午,他们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学习;下午,他们在老师的陪伴下自由活动。当天,该校200余名住校学生中近半数“留守”学校。 “每次放假留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感到十分轻松快乐。”当天留守学校的初二学生小阳说,他来自南江县一个边远乡镇,父母在外务工,不但周末就连“五一”长假他都留守学校。他说,自己和其他同学共7人一起在学校度过了快乐的“五一”假期。 “留守儿童缺少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给他一个‘爱校如家’的家;留守儿童缺少一些父母的爱,我们给他一份‘爱生如子’的爱;留守儿童缺少一个‘改变’的机会,我们给他一个‘爱学如命’逆袭的可能。”南江二中校长张强说,学校从建校之初便确立了“三爱导引”育人模式,从全托管寄宿制入手,为学生营造爱的环境。 为此,该校推出全时段日常生活陪伴服务,以智慧校园为引领,实现校园WIFI网络教学区域全覆盖,周末免费提供上网电脑终端服务,免费视频家校通话。一到周末,在老师的全程陪同下,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志愿者、校园广播站、鼓乐队、舞蹈社、美术社、乒乓球、篮球、影视赏析等10多个个性化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学校提供的全方位个性化辅导服务,充分锻炼自我个性化特长。同时,周末实行学生“点餐式”服务,学生在如家般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度过周末,与同学一起成长。学校还在寒暑假期间对学生实施跟踪管理服务,组织夏令营、“红色教育”活动等,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假期跟踪管理制度,老师通过电话、网络、家访,跟踪学生表现,实现家校深度共育。 爱的教育催生“三全”服务 南江二中地处南江城郊,2020年原南江二中整体迁入南江县实验中学,在原南江二中、南江三完小及城北幼儿园校舍基础上,南江县整合师资全新组建了南江“新二中”。组建初期,学校无初中学生、无初中教师、无初中教学设备,是一所“暂时没有中学生的中学”,学校学生仅500余人。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因此我们聚焦留守儿童必备品格、爱的关键能力和抗挫能力养成,打造爱的教育,由此催生了‘三全管理’特色服务。”张强说,包括“全时段日常生活陪伴服务”在内,学校推出了“全天候日常生活管理服务”和“全体验日常劳动实践服务”。 学校全天候日常生活管理服务着力升级学生生活硬件,给学生一个“爱校如家”的家,寝室内部设置有带床帘的单人床位、私人储物柜、洗漱台、空调、风扇、吹风机、洗衣间,提供24小时供应的热水服务,让孩子们在如家般的宿舍里健康成长;打造智慧食堂,老师全程陪餐;建立管理机制,让孩子“习惯好”“精神好”“睡得好”。 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设置涵盖了教室打扫布置、公区清卫保洁、绿植呵护等一系列劳动;设置小劳动、小养殖、小作坊、劳动与社会的关系等多个课程;结合周末陪伴服务,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结合环保教育,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团队协作精神,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与付出。 赢得家长信任社会赞誉 南江二中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去年秋季学期转入南江二中的初二学生小青的父亲通过微信向班主任发送信息:“很庆幸把孩子转到二中,孩子的变化特别大,懂事了很多,谢谢您的陪伴和教育。” 南江二中所在社区相关负责人称,南江二中校风严谨,孩子们阳光有礼,热心公益。 市教科所教育专家指出,南江二中“三全管理”特色服务,实现了留守儿童“学习有进步、安全有保障、兴趣有特长、身心更健康”工作目标,切实解决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亲人的后顾之忧,弥补了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缺失、学业提升动力缺乏、心理沟通缺少、生活行为习惯指导缺少、综合实践素养培养缺乏等短板。 正是因为家长的信任,南江二中的学生由办学初期的5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人,初中学生从零生源增长到如今的近500人。(来源:南江县教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