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巴中中学:打造巴中“头雁引领型”高中教育时间:2024-07-07 今年高考,四川省巴中中学再创佳绩,一是总分优生突出。文科最高分640分,居全省前30名,全市第一名,全市前十名占3人,600分以上6人;理科最高分688分,居全市第一名,680分列全市第二名,全市前十名占2人,600分以上78人。二是强基班品牌凸显。文理科强基班重本上线率100%,文科强基班平均分575分,理科强基班平均分631分。三是单科亮点纷呈。有数学、物理两个满分,语文130分以上2人,数学140分以上16人,英语140分以上9人。 作为巴中市两所省一级示范性高中之一,巴中中学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高中求学“圣地”之一。从“鸿志班”“鸿志小班”到“强基班”,再到今年秋季学期开设“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巴中中学高中教育坚持集聚优质资源,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教育品质,让优生更优,努力打造巴中“头雁引领型”高中教育。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食品安全和营养示范学校”“第五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重点生源学校”等称号,被命名为四川省“文明单位”“2011-2013年度最佳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写作大赛写作教学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四川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影响30年·川东北教育标杆学校”。 强基铸魂,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03年,巴中中学在全市创造性开设“鸿志班”,集聚最优质资源,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14年,该校开设“鸿志小班”,集聚成都七中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其间,该校理科“鸿志班”“鸿志小班”一本上线八成以上,文科“鸿志班”“鸿志小班”一本上线五成以上。2020年,该校开设“强基班”。2023年及2024年高考,理科“强基班”全部上一本,文科“强基班”一本上线八成以上。与此同时,该校面向全市贫困优秀学生招收的“珍珠班”,连年高考一本上线保持在六成以上。2009年高考,董伟获得四川省理科第一名。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将开设“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由此,该校将形成了“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强基班”“鸿志班”“珍珠班”“平行班”多梯次人才培养体系。 巴中中学校长熊维壮介绍,“三新”背景下,单纯依靠高考裸分上清华、北大等顶级大学,或者仅仅依靠国家专项政策单一渠道进入清华、北大等双一流大学的竞争赛道只会越来越窄。而通过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强基计划”以及高校自主招生进清华、北大等全国39所“985”“双一流”大学的机会则会越来越大。由此,该校将借鉴全国地市级城市学校新的做法,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据了解,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将组建初、高中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验班,立足新高考改革,对接高校“强基计划”,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知名院校(机构)联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拓宽我市学子通过专项、竞赛、强基、特长等多元成长通道。与此同时,该校还将引进高水平课程体系和培养团队,从全国“双一流”高校、专业教育机构等引进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教练团队,突破制约地方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顶级专业教练“招不来、难留住、周期长”的瓶颈,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力争把巴中中学打造成全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整合资源,推动教育品质稳步提升 6月15日,成都七中、巴中中学合作交流签约仪式暨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在巴中中学举行。根据约定,两校围绕教育管理、教学教研、教师培训、跟岗学习、学生互动等方面深度合作交流。成都七中教育专家还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异地同堂,协同育人》为题作主题报告,分享交流成都七中成功的“秘笈”,及学校在年级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用开放的心态找“亲戚”,用共赢的理念寻“伙伴”。今年以来,巴中中学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和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开放合作,聚焦资源要素,推广国家智慧教育、蓉易学、东方闻道“三大平台”,深化与成都七中等知名中学、电子科大等著名高校、北京爱培优等专业机构“三类合作”,采用植入式、融合式、转化式“三种模式”,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着力打造“巴中数字学校”。 今年以来,该校开展汉巴学术交流会、巴中市首届学术年会、联合教研等校际交流,推动落实新课改。组织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专家教授专题讲座等,提升师生素养。推动与龙岗中学、电子科大以及北京爱培优、湖南问名师、金太阳等学校、机构合作,利用优质资源,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巴中中学规划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立足未来发展,打造“巴中数字学校”。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集成全国、全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巴中中学名优教师,开展“直(录)播授课+在线答疑”,动态生成覆盖学段学科的优质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同步课堂教室,拓宽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渠道,与市内外及集团学校共建本地化数字教学资源库,面向全市学校、师生和家长免费开放共享。 巴中中学党委书记彭中华介绍,学校将推动教法变革,促进学法变革,改革评价体系,实施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程,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借智借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巴中中学坚持以“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改革,探索构建巴中中学“六学式”品质“学堂”(课前先学、自读导学、合作互学、换位讲学、以练促学、自主评学),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真实的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提升课堂质效。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巴中中学云屏品质课程,即修为与理想、体育与健康、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思维、实践与创新五大云屏育人课程,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理科688分 高考查分前,巴中中学龙湖校区高三理科班学生付琪翔特别平静。当查出自己取得了理科688分的好成绩时,还是狠狠地激动了一回。“第二天早上就平静下来了。”付琪翔说。对于学习,他认为良好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高考前的几次诊断性考试,付琪翔有三次成绩都未达预期。高考前,他甚至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未作任何预期的规划,只想着尽力而为,不急不躁,考后也不对答案、估分,心态特别好。班主任赵杰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让性格沉稳、心思细腻的付琪翔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付琪翔说,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紧跟老师的节奏,在课堂上认真听、主动思考,加深理解,课后通过习题及时感悟。其次要针对自己的弱点,有计划地补强,从学科基础知识点开始,力求融会贯通。最后要保持思考问题的全面和解析问题时的细致,审题要清,运算要准。 对语文和英语学习,付琪翔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感悟;对数学、理综等理科,必须从每一个知识点打好基础,再进行拓展和延伸,构建自己理解的学科体系,并熟练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付琪翔初中就读于巴中中学兴文校区,高中进入巴中中学龙湖校区,对于自己初高中的老师,他一直心存感激。他说,学校的老师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学习上为他查漏补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心,让他觉得特别幸福。 胡毅:把知识情景化,构建知识运用场景 理科680分 6月23日,高考查分时,当看到自己的高考物理成绩取得110分的满分时,胡毅兴奋地挥了挥手。相较于自己高考总分理科680分高分,他更在乎物理科目的这个满分。 胡毅是巴中中学兴文校区高三学生,对于自己的高中学习经历,他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就是把知识情景化。他说,如果学习电流知识,他就会在脑海里模拟电子运动的场景,并延伸思维,构建知识运用场景,让问题具体化,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胡毅的班主任、化学老师马宏说,胡毅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解析问题的能力强。 对于语文、英语的学习,胡毅最重视的是积累,课堂上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课后按照老师的安排阅读和理解,努力提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数学和理综学科,胡毅特别通过知识情景化,加深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思考知识的作用,深入理解,再进行延伸思维。学科知识拓展训练特别重要,能增加知识运用能力。 平时,有点小调皮的胡毅特别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由于英语学科一直是他的弱项,英语老师王雪对胡毅要求特别严格,要求他必须按时背诵相关经典篇目。一次背书,胡毅未过关,王雪要求他重背,胡毅卖萌求放过。王雪说,再卖萌,背诵篇目加码。胡毅卖萌大叫:“妈吔!”王雪立即应声:“唉!”从此,课余时间,王雪就把胡毅叫儿子,胡毅也把王雪当成自己的妈妈。 胡毅理想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准备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业,他说,他将带着巴中中学老师教给他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 谯浩璞:抓住最根本的知识内核 文科640分 6月24日,高考查分当晚,谯浩璞从8点开始,便遭遇了查不出成绩的困惑。临近9点时,他向老师求助,老师得知情况后,连忙安慰,让他9:30分再查。9点30分,当他再次打开自己的查分页面时,看到640分的总分,他兴奋得“拍案而起”。“我们当时分析,可能他(谯浩璞)的分数排名全省前列,前期分数按惯例被屏蔽了,但不能告诉他。”谯浩璞的班主任、巴中中学兴文校区数学老师崔铭文说。 对于自己取得文科全省前30的成绩,谯浩璞微感意外,但又理所当然。他说,高考之前,他从未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制定目标,考前他在心里暗示自己,只要全力而为,不管结果如何都能接受。考试过后,经同学的多次要求,他初步对自己进行了估分,最高630分,最低610分。“估分后也没有觉得什么,想着即便只考610分,也是我能够接受的结果。” 崔铭文说,谯浩璞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稳定,不管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诊断性考试中校内排名不理想,他就自己找老师分析试卷,分析自己的学科知识短板,有计划补强。“东西背多了跑不动。”谯浩璞说。 谯浩璞认为,学习中除了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不急不躁,目标明确外,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法。他说,一些学习文科的同学,基础很好,学习也刻苦努力,但就是学习效果不佳,让人惋惜。 “抓住知识最根本的内核,进而理解、拓展、延伸。”谯浩璞说,平时的学习中,他一直跟着老师的节奏,并根据需要在课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语文靠积累;英语阅读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多积累,多做听读训练;数学需要先掌握基础知识点,再进行拓展;文科综合除了要抓住知识点的内核外,还需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解记忆,站在提问者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事法学相关工作是谯浩璞的理想,他准备填报北京大学法学专业。他说,自己初中和高中都在巴中中学兴文校区就读,老师们把他当成自家孩子,在校期间,对他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特别关照,无微不至。大学期间,他必将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邹杰: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科628 分 高考查分后,虽然自己数学取得了149分的高分,邹杰却对自己英语和文综考分不甚满意,特别是地理科目64分的高考分数,让他感觉愧对地理老师平日里的关心。 邹杰是巴中中学龙湖校区高三文科班学生。高考之前,他刻意调低了自己的升学预期。他说,由于几次诊断性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在高考前便调整了自己的学习心态,不为自己定目标,不让自己背包袱,轻松上考场。就连考后,同学约他对答案、估分数,他都放弃了。 数学是邹杰成绩最好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他认真听讲,但在听讲的同时,他会让自己的思维超过老师的高度,跳跃性思维、发散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知识拓展中突破。邹杰的班主任余敏容说,邹杰学习主动性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特别在数学方面,遇到高难度问题,他会努力钻研,废寝忘食,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在语文和英语学习中,邹杰更注重积累。他说,文言文、英语听写,都需要扎实的积累,不能讲技巧,在深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此,他特别喜欢读中外名著和英文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他的笔记本上摘录了很多经典段落,还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而在文综学习中,邹杰喜欢代入材料情景,力求站在作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邹杰说,学校老师对他特别好,让他特别感激。一次诊断性考试,他的政治主观题没考好,一度让他情绪低迷,自卑,怕见老师。政治老师万意林找到他,从多方为其分析原因,并鼓劲他。万意林老师母亲般的开导、正能量的鼓励,让他迅速调整了心态。 邹杰准备填报北京大学法学或经济学专业,他说,不管最终进入哪个学校,就读哪个专业,都将以自己曾经是巴中中学的学生为荣,努力为母校增光。(来源:掌声巴中) |